义乌这张响当当的“金名片”又惊艳了,它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吗?改革开放关键词“义博会”10月25日,为期五天的第24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圆满落幕。本届义博会效果良好,共达成各类交易、合作意向6万多项,展会实现成交额.28亿元,同比增长3.1%。作为浙江省规模最大的展览会,本届义博会共设有国际标准展位个,分设14大行业,共10个展馆,展览面积达10万平方米。
展会期间,五天累计到会参观者、采购商人次,同比增长13.09%,到场专业采购商人,同比增长2.8%,其中境外采购商人。在6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参加本届义博会的国别数达到56个,占外商总人数的41.73%。
每年的下半年,义博会都会成为义乌的热点,它是义乌家门口的盛宴,也是义乌人响当当的“金名片”。
自年至今,义博会已经走过了二十四个春秋。二十四年弹指一挥间,哪一届义博会让你印象深刻?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
你知道最早的义博会在哪里举行吗?
义博会什么时候升格为“国字号”?
义博会的场所如何变迁?
……
今天,就一起来回顾义博会的“成长”历程
▲年,中国小商品城名优新小商品博览会
时光的镜头回到年5月,义乌历史上首届商品展览会———中国小商品城名优新小商品博览会开幕。展会在篁园市场举行,规模不大,参展企业和客商也多局限在国内,涉及的行业也不多,但却开了集贸市场举办博览会的先河,是义乌市场腾飞的信号和义博会发展的前奏,也是义乌走向世界的号角。
▲年,正式命名为中国小商品博览会。
年正式命名为中国小商品博览会。从这一年起,义博会的展览场地也移师到义乌宾王市场C区、D区二楼。本届博览会得到了当时国内贸易部的大力支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展会,展区规模一度扩展到平方米,参展商增至家,总成交额2.83亿元。
▲年,设立中国小商品展览中心。
展览地点设在由原室内用品市场改建的中国小商品展览中心,展览面积3.3万平方米,设展位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展会在中国小商品城一二期市场、针织市场、宾王市场、家电市场设立了4个主展区,并在23条专业街设立了分展区,展期成交额达35.2亿元。从本届起,结束义乌市无专业展馆的历史。
▲年,中国小商品城会展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年5月,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4.65万平方米的专业展览场馆——中国小商品城会展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义博会从第七届起在新展馆举办。
▲年,升格为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简称义博会)。
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作为中国小商品博览会的第一主办单位。中国小商品博览会升格为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简称义博会),正式纳入国家外经工作。义博会搬入新展馆梅湖会展中心,展会设个标准展位,经贸展览洽谈成交额51.02亿元。
▲年,首次设立山海协作工程专区。
本次义博会展览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有国际标准展位个,设立七大展区,共有来自海内外的家企业参展。在本届展会74.3亿元人民币交易额中,外贸额为5.63亿美元,占总交易额的63%,比上届增长26.6%。
本届义博会首次设立“山海协作专区”,此后一直沿用。
▲年,展览面积超8万平方米。
展会有7个主展馆,行业划分为家用器皿、文体用品、钟表眼镜、箱包皮具、电子电器产品、玩具、工艺饰品、针织辅料、五金工具、礼品赠品等。参展企业多家,国际标准展位个,展览面积达8万平方米。
▲年,首次开设了国际馆、非洲展。
本届展会国际色彩很浓郁,首次设立国际展区,集中展出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巴西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品牌产品。国际馆的设立,把义博会的国际化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另外,商务部开始在展会期间同期举办非洲商品展览会,展现非洲特色。
▲年,义乌国际博览中心建成并首次启用;将展会办到了境外。
在篁园市场、宾王市场、中国小商品展览中心、梅湖会展中心之后,义乌国际博览中心成为义博会的第五个“家”。年10月21—25日,第十五届义博会在新启用的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展会共设国际标准展位个,展览面积达12万平方米,展览成交额达.43亿元。
本届义博会还直接将展会办到了境外。首届义博会迪拜展,家企业、近人远赴阿联酋参展,实现成交额2.36亿元。它不仅为企业搭建了一个出口平台,进一步扩大义博会的国际影响力,更通过规模效应宣传了义乌市场,达到展会、市场、城市三位一体推介的效果。
▲年,首次设立电子商务展区。内地首个非洲产品展销中心落户义乌。
本届展会首次设立电子商务展区。国内知名的电子商务企业等积极参展,涉及供货商、专业卖家、电子商务平台、物流等完整电子商务产业链。
作为内地首个“非洲产品展销中心”,它的成立意味着中非贸易往来将拥有更便捷的常设平台。
▲年,首次采用“综合展+专业展”的组织模式;首次设立贸易采购洽谈区。
本届义博会首次采用“综合展+专业展”的组织模式,对参展行业进行优化调整。;首次设立贸易采购洽谈区,洽谈区内采购商带着订单设展位等候,供应商则带着样品与采购商洽谈,实现买家、卖家的“角色反串”,有效促进展会成交。
▲年,“义乌购”上线。
本届义博会启动“义乌购”上线仪式。“中国小商品城网”更名“义乌购”,旨在打造网上小商品交易平台。“义乌购”将对中国小商品城线下7万多个商铺实现基本信息全覆盖,建造一个与线下实体商品一一对应的网上义乌小商品城。
▲年,“十大行业”浓缩精简为“七大行业”
七大行业分别为五金、电子电器、饰品及饰品配件、工艺品、日用品、文体用品、内衣袜子,另设电子商务及贸易服务专区,突破了传统小商品的行业限制,丰富了商业交易业态。展区布局更趋专业化,并因商品集聚而更具规模效应。
▲年,展会首设“浙江制造”专区及“一带一路”进口展区。
浙江制造+义博会,汇聚浙江中小制造业优质品牌,将“浙”品牌推向全球。此外,本届义博会首设“一带一路”进口展区,展示来自全球各国的精品,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精品。
▲年,将“标准”主题引入义博会。
在义博会上举办了标准展,汇集47家国内外知名标准化机构、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展现标准对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作用,强调标准对助推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突显标准对促进国际贸易的巨大影响。
▲年,“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
第24届起义博会主办单位新增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并更名为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自此成为国内首个植入标准化元素的国际展览会。展会以“标准引领质量提升标准畅通国际贸易”作为主题,以“标准+展会”、“标准+企业”、“标准+商品”、“标准+服务”为四大核心要求。
展会同期举办的第十五届中国标准化论坛、中小企业标准化(国际)大会暨“品字标”品牌成果发布会、中国零售业百货商品采购(义乌)峰会等多项经贸配套活动,促进小商品贸易洽谈,推动中小企业交流合作,推动浙江和义乌成为全球小商品标准的策源地。
24年来义博会一步一个脚印
从无到有
从稚嫩走向专业、成熟
义博会的规模、展览效果、专业化程度在不断扩大、提高。年至年,义博会的展览面积从首届的平方米增加至现在的10万平方米;参展商家由多家增加至余家,展位达到多个;交易额从1.01亿元增加至.28亿元;参观、参展、采购客商的国家和地区也从10多个增加到个……
从最初的政府主导、服务本地市场经营户到现在面向世界服务全国,义博会的“国际范儿”越来越浓。据不完全统计,年-年间,义博会共接待国内外参展商4.2万余家,共吸引境外专业采购商32余万人。大量境外采购商的涌入,带动了义乌小商品产业壮大,促进了义乌市场繁荣的同时,也为推动全省轻工产品的外贸出口,促进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外贸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第八届义博会正式冠名“国际”、第十届义博会首设“山海协作专区”、第十五届义博会首设电子商务展区、第二十届义博会凸显“创新设计”、第二十二届义博会“浙江制造”集体亮相、第二十四届义博会与“标准”共舞……二十四年发展历程中,义博会的变化,无不顺应着义乌发展的脚步。它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中小制造企业走向国际的摇篮,为“浙江”乃至“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搭建舞台。
如今,“义博会”这张金名片
记录着义乌的发展和小商品市场的成长
提升了义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也将书写更为辉煌的篇章
一起为义博会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