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从生鲜到万物即时零售正在成为下一个时代
TUhjnbcbe - 2025/4/1 21:23:00

经济观察网记者郑晨烨“本店不对外营业,不支持现场购物。”近日,深圳一家便利店的店主王杰,将这段话打印在告示板上,放在了自家店铺的大门外。

这是因为,挺长一段时间以来,他已经疲于向路过的顾客解释:“你这不是超市?为什么不能直接买瓶水?非要线上下单。”

除了不支持现场购物,王杰的便利店选址看起来也十分“不正常”。

通常来说,便利店的选址逻辑是“地段,地段,还是地段”。但王杰的便利店既没有选择附近熙熙攘攘的城中村,也没有选择高档小区的门市铺面,而是开在了一处由工业园区改造而来的建筑中。

从王杰的角度来看,他选址的逻辑就一句话:“便宜,空间大,不用怎么装修,用来当仓库正合适。”

但不支持现场购物,地段选得又偏,便利店怎么营业?

“我们的店开在美团上,你在美团下单,下完单我拿给你。”3月29日,当记者跟王杰说想要在他的店里买瓶矿泉水时,他如是回复记者。

而王杰的回答,背后折射的正是当下火热的社区零售新业态——即时零售。这种线上下单、线下即刻配送,品类覆盖“万物”的零售模式,正像一块被丢入水中的“石头”,给原本平静的社区零售市场,带来一阵剧烈的波澜。

从生鲜到万物

与王杰同在深圳的白领张先生,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去过线下商超了。

张先生与即时零售电商的缘分源自年上半年。彼时张先生在下班路上碰到了一家即时零售电商的线下推广人员,在下单即可获赠“星巴克马克杯”的诱惑下,张先生尝试着在该平台下单购买了一捆葱、一盒鸡蛋和一瓶酱油。

令张先生感到惊讶的是,在下单后仅十来分钟,该平台的外卖骑手便将货品放在了其家门口,而这些东西,都是他原本打算在住所附近的商超购买的。

自此以后,张先生的网购之路便“一发不可收拾”,从日常做饭所需生鲜蔬菜,到家居日用的各类百货,这些原本需要在线下商超购置的物品,他全部改为了线上购买。

“我现在每天下班前,就先在手机上看看今天想吃什么,把菜在网上买好,通常我还没到家,菜就到家门口了。家里电视遥控器没电池了、充电器丢了、数据线坏了、洗面奶用完了之类,马上拿起手机下单,十几分钟问题就解决了。前段时间,家里空调漏水,想先拿点东西垫垫,等人来修,结果发现即时电商平台上竟然有宠物尿垫,刚好放在空调底下吸水。”讲起即时零售电商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张先生兴奋地跟记者如此分享。

那么,即时零售到底是什么呢?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中,对即时零售有如下定义:“即时零售是通过线上即时下单,线下即时履约,依托本地零售供给,满足本地即时需求的零售业态。即时零售填补了线上线下融合的‘真空地带’。‘本地化’是即时零售的显著特征,实现交易流程线上化,履约配送便利化,提升本地供给能力,拓展消费者需求。”

该报告同时亦指出,即时零售依赖于即时配送支撑,最终达到“万物皆可外卖”的效果。

在与业内人士的交流中,记者也了解到,这种线上下单,线下快速配送的零售模式,早在年前后便已初见雏形,彼时包括每日优鲜、叮咚买菜、盒马鲜生等生鲜零售品牌的先后出现,让生鲜电商作为即时零售的前身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同为即时零售品牌,但相关平台在经营模式上却各有差异,例如:盒马鲜生就主打“超市+餐饮+APP+物流”的仓店一体模式,在支持“线上下单+快速配送”的同时,也不放弃线下门店的渠道;而诸如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等品牌,则依靠开进社区的前置仓库与中心仓库配合的模式,用户自线上平台下单,然后通过设在社区或者居民区附近的前置仓库完成快速配送,然后再通过中心仓库向前置仓库定期补货、配货。

“即时零售早期之所以从生鲜开始,首先是因为生鲜属于高频需求,这是每家每户日常消费的基本组成,需求稳定且频繁,同时,与其他快消品比起来,生鲜客单价会高一些。其次,生鲜品类属于急需商品,你不可能买个菜还要等两天快递,生鲜商品的高频需求和对新鲜度的高要求意味着,一旦消费者对某个平台的服务质量建立了信任,用户粘性就会很高。”深圳一家大型电商平台的前置仓店长李先生向记者表示。

在李先生看来,曾经的生鲜电商与当下的即时零售之间最大的不同,便是在于品类,即时零售主营不仅仅包括了水果蔬菜、粮油副食、海鲜水产等生鲜部分,也包括数码美妆、酒水厨具等便利日百(日用百货)类目。

“从生鲜到万物,这是近几年即时零售领域完成的进化。”李先生说。

在这一进化过程中,曾经的生鲜电商们面临着许多挑战。李先生向记者举例称,比如,扩大前置仓商品类目后,如何确保各种商品的存储条件符合标准?特别是在生鲜与非生鲜商品混合存放时,每类商品对于温度、湿度的要求都大不相同,如何在同一个仓库内同时满足这些不同的存储条件,确保商品质量,是一大难题。此外,类目扩大后,选品、采购也变得复杂起来,既要满足品类多样化,又要结合社区的潜在需求定制化选品策略。

“前段时间,我在昆明考察当地前置仓,作为进入滇藏地区游客的首个落脚城市,当地的前置仓门店都会备不少旅游一次性用品,甚至还有登山杖、氧气瓶等。很多游客出来玩儿没提前准备,线上下单,半个小时外卖送到酒店门口,这就是定制化。”李先生跟记者分享称。

不过,在他看来,诸如供应链、物流、存储以及品类管理等难点,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真正阻碍即时零售完成“从生鲜到万物”这一过程的关键,其实是“用户习惯”。

“培育用户在线上买菜都很难,到今天我们做市场调研,很多用户对线上买菜第一个担忧还是质量,都觉得线上买菜没线下放心,日百、3C类目就更难了。一二线城市的便利店、商超密度很大,走几步去购物不是很麻烦的事,而且在这些类目上,如果线下商超买不到,用户也不会认为叫外卖能叫到,只会直接上淘宝、京东上去买。”李先生表示。

但在生鲜电商们还纠结于如何培育用户习惯时,新冠疫情的出现,却逼出了改变用户习惯的机会。

“我以前是开线下便利店的,门店就开在城中村里,后来疫情防控,有时候连续好几天开不了门,我看很多老顾客,买东西全部改成叫美团了。我自己也建了个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生鲜到万物即时零售正在成为下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