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不能治愈,但是我们可以很好地管理它,让它对日常生活的不良影响最小化,达到与偏头痛共存这么一个状态。
偏头痛的治疗可以分成三点:
第一是生活调整,规避诱因,从根源上减少头痛的发作;
第二是偏头痛急性治疗,尽快缓解头痛,尽快地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急性治疗只解决这一次头痛的问题,如果头痛发作特别频繁,生活调整无效,那么需要最后一点;
第三是预防治疗,用药物等办法,让头痛发作次数更少,程度更轻,持续时间更短,理想中的甚至完全不疼了。
急性治疗是偏头痛最初级的一个治疗,谁都会,就是使用止疼药,很多药都是非处方药,随便就能从药店买到,但是存在不少问题,有药物滥用的,也有人秉承是要三分毒,选了硬扛,完全不吃药,这两种方式哪种正确呢?头痛了该不该吃药呢?
我们知道做任何决策,你都要衡量获益及风险,吃止疼药的获益显而易见,可以尽快止痛,尽快地让你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带来的风险是各种药物的副作用,不过对于大多数健康人只要风险不大,就值得我们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去承担它。
而且,有研究发现急性治疗不足是偏头痛慢性化的一个危险因素。
综上,偏头痛发作时建议服用止疼药,提高生活质量,有些痛苦你根本不必承受,但是要合理用药。
偏头痛的第一大类是大家最熟悉的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包括布洛芬、洛索洛芬、双氯分酸钠、萘普生、阿司匹林、塞来昔布等,种类很多,也叫作解热镇痛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类抗炎药药理机制相似。
药物这么多,该怎么选择呢?
从药理上说,它们作用机制相似,都是为了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来达到止疼目的,对于大多数健康人短期适量使用,副作用轻微,所以几乎都是非处方药。
如果懒得了解细节,就想活得洒脱,完全闭着眼选择这些药,在使用中慢慢总结自己的经验,哪种有效,哪种吃了不舒服,也不是不可以。
总的原则建议,第一使用最低有效剂量,也就是如果吃一片管用就不要直接就吃两片;第二减少使用频率及使用持续时间,每周服药不要超过两天。
接下来来具体说一下非甾体类抗炎药,这类药物剂型有很多,药物剂型是影响药物吸收以及起效快慢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溶液、咀嚼片、粉末类吸收快,胶囊或者缓释的,尤其是肠溶型的,吃完药几个小时,大胶囊可能还在胃里,更谈不上快速起效,比如布洛芬混悬液、布洛芬咀嚼片、精氨酸布洛芬颗粒,都要比布洛芬缓释胶囊起效快。
缓释的优势在于药物浓度稳定持续。这个优势与我们想要达到的急性止痛的目的相违背的,有多少人还在吃布洛芬缓释胶囊呢?
还有像双氯分酸钠栓起效明显比双氯分酸钠肠溶片快,因为肛门周围的血功丰富,药物可以快速地吸收入血。
再说副作用方面,对乙酰氨基酚副作用相对最小,对胃肠道和心脑血管都比较友好,主要就是过量容易出现肝损伤,其他都还不错,而且它是孕期头痛的首选止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也是很多复方止痛药、感冒药的成分之一,几乎随便查一个感冒药的说明书都有对乙酰氨基酚,这从侧面也说明了它的安全性,但是也带来一定药物滥用的风险,为什么呢?
你可能感冒头痛,服用了感冒药,再吃上了止痛药等,看似用药都是不同,但是实际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成分,作用没强多少,毒性却累加了,所以生活中一定要注意。
非甾体类抗炎药几乎多多少少都有造成肾损伤、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的风险,但如果以前没什么基础病,比如冠心病、脑梗死、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等,服药虽然增加了一定相应疾病的风险,但绝对风险还是比较低的,比较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胃肠道症状,比如吃了胃不舒服,严重了会胃溃疡、出血等。
为了减少胃肠道的副作用,有几个建议:
第一,用药期间尽量减少其他造成胃肠道损伤的危险因素,要戒烟、戒酒,查一查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我国携带此菌的比例很高,如果有就根除它,这些都有助于保护胃粘膜。
第二,换用一些非经口的途径,比如肛门栓剂(双氯分酸钠栓等),除了起效快之外,对于恶心呕吐症状特别明显的,吃不下药的也非常适合,但要注意不是说这些药不经口,胃肠道就一点事都没有。
因为,无论从哪里吸收入血,都会分布到全身的大多数组织,胃肠道自然也会受一定影响。
第三,如果以前有胃部疾病,尤其是溃疡、出血,尽量就不要用此类药了。
年美国FDA批准的一款新药—塞来昔布口服液,可以用于偏头痛急性止痛,它起小快,胃肠道副作用相对小。
最后说一下这一类中尤其不推荐的,就是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泡腾片大家都熟悉,可以退热指痛,还有人买阿司匹林维生素C来补充维生素C的,可能觉得能够提高免疫力,水果味还挺好喝,那这样铁打的胃也不行了,为什么呢?
阿司匹林同时是一种抗血小板药,而且对血小板的抑制是不可逆的,一次服用阿司匹林40毫克,即可以长时间的抑制血小板功能8-11天,这个时间就是血小板再生的时间。
也就是如果你吃了一次阿司匹林,要想完全恢复正常血小板功能,就需要等待骨髓造血,用新的血小板替代已经结合了阿司匹林废掉的那些血小板,血小板在体内更新一次的时间大概十天左右。
阿司匹林用于止痛剂量要求很大,是常规抗血小板的十倍多,出血风险自然也就高,这样的话,一个月吃两三次阿司匹林,血小板就可能持续处于一个抑制状态,出血风险自然也增加,不只是胃肠道出血,身上的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出血,都有可能。
做手术或者胃肠镜的应该都了解,术前医生肯定要问你有没有吃阿司匹林,如果吃了,一般至少要停用一周,也就是担心这个出血风险。
第二大类复方止痛药,包括头痛粉、去痛片、散列通等,这里药一般止痛效果的确更好,但副作用也更大,尤其是因为联合使用了咖啡因以及一些镇静类药物,增加了药物依赖、成瘾以及药物过量性头痛的危险。
因为是复方制剂要特别注意说明书,不要看都不看就直接吃,看一下它具体成分是哪些,不管哪种,此类药物都比单纯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更要严格限制它的使用频率,甚至有的药完全不能服用。
第三类偏头痛特异性药物—曲坦,属于处方药,这是专门针对于偏头痛而研制的药物,临床上只对偏头痛、丛集性头痛有效,其他类型的疼痛无效。
国际上目前有七种曲坦类药物,但在国内市场上种类屈指可数,一般能买到的也就三种。
口服的片剂有两种,苯甲酸利扎曲普坦和佐米曲普坦,还有一种喷鼻子的叫佐米曲普坦鼻喷剂,效果来说的话,鼻喷剂一般起效比较快,适用于恶心、呕吐症状明显的人,但有的人也觉得胖了鼻子之后不舒服。
因为曲坦类药物有一定收缩血管的副作用,所以患有不可控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或者一些特殊类型的偏头痛(偏瘫型和脑干先兆型偏头痛)这些禁用。
平时比较常见的轻微副作用是胸口、颈部紧缩感、压迫感,大多数人耐受还不错,缺点就是价格偏贵,比较难买,医院和药店都没有,也有部分人对曲坦类反应比较差。
但是你对一种曲坦无效,可能对另一种曲坦有效,一次发作用药无效,可能另一次有效,一般至少要三次发作用药无效,可以判断不适合。
第四类是止吐药,偏头痛相关的恶心、呕吐是偏头痛致残性的一部分,甚至很大一部分。
除此之外,也造成经口服药困难以及服药之后药物吸收障碍,止痛药能够缓解偏头痛的症状以及增加其他止痛药的效果,而常用药有甲氧氯普胺和多潘立酮。
第五类也是不太推荐的药,有麦角胺类,这是曲坦类药初代产品,因为血管收缩副作用大,幅度用比较大,现在基本不用了。
还有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镇静剂,这类单独用来止痛的倒是不多见,但是很多地添加在复方止痛药中,所以大家要注意看那个药物成分,有镇静类的就建议先不要用,这类副作用也比较多。
最后就是阿片类的毒麻药,常见的有氨酚羟考酮、曲马多、磷酸可待因等,具有成瘾性,对于偏头痛来说犹如饮鸩止渴,越吃头痛越频繁,越频繁越吃,形成恶性循环,很容易造成药物过量性头痛。
最后提醒大家,用药一定要遵医嘱服用,注意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