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星期一
天气:-3/-16℃多云转小雪
明日:0/-17℃小雪转多云
1月22日,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年1-12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4%,实现由负转正,增幅较上半年提高15.6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较全省全年平均水平高9.5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位。
据了解,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商务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商贸经济恢复发展,加大稳企稳岗工作力度,努力开展搞活流通促进消费活动,全市商贸经济逆势而上,全市消费品市场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这其中,批零、住餐行业恢复较快。去年四季度,全市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实现大幅增长,较上年度同比增长了27.3%;1—12月份,全市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4%,增幅较前三季度提高了11.2个百分点;全市住宿餐饮业餐饮零售额同比下降17.1%,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了7.6个百分点,为全市GDP由负转正提供重要支撑;城乡市场消费回暖态势明显,市场运行稳步向好,尤其是城镇消费市场,去年四季度零售额同比增长27.6%,全年零售额同比增长0.6%,实现由负转正。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与上半年、前三季度相比,更是创下新高,同比增长高达44%,增速分别高于上半年、前三季度23.5、29.3个百分点。汽车行业也实现了销售高潮,我市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6.8%,增幅较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提高40.2和29.5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随着复商复市加快推进,交通物流稳步恢复,全市消费品市场供应总体充足,部分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向好态势凸显。全市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和娱乐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均实现正增长,并且增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9%、89.9%、56.2%、2.6%。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市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所以实现由负转正,且增幅位居全省第一位,主要与应对之策有关。其中,复工复产和稳企稳岗是商贸行业恢复性增长的重要前提;保存量、抓增量,全力培育和壮大发展限上企业是促进商贸增长的有效手段;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应运而生是实现商贸业逆势而上的关键一招;政府发力、商家给力,齐心协力抓消费是推动消费市场复苏的必备要素。
据介绍,自去年2月中旬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复工复产工作,市商务局响应号召率先启动了商贸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复业工作,并按要求逐步放开疫情防控负面清单行业,成立专班、加强领导、建立制度、健全机制,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工作体制,助推全市户批零、住餐、外贸、开发区企业复工复产,实现返岗人数人。同时,通过采取线上线下促销、小程序下单、直播电商、发放消费券等多种新兴经济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采取有力举措扩大消费,加快推进经济回暖,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市政府投入万元(不包括金融机构和商家打折),在全市范围内组织零售、餐饮、住宿、汽车、旅游和5G手机等惠民消费领域开展系列促消费活动,通过“线上抢购”“优惠券发放”“限时特惠”等线上优惠活动,共举办四期,报名参与商户家,累计参与消费近35万人次,交易金额达3亿元,拉动消费倍率达10倍。组织全市百家重点商贸企业参加年牡丹江市“消费促进月”活动,共吸引余户企业积极参与,实现销售额6.5亿元,而作为牡丹江市“消费促进月”系列活动之一的“丹江汽车约惠节”汽车展暨市政府购车专项补贴活动,三天共销售汽车辆,实现销售额万元,此次汽车展会从展会规模、参展企业数量、销售量、销售额等方面均创历史新高。
首席记者:张建华
编辑:臧淼
审核:臧喆
原标题:《我市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全省第一同比增长0.4%,实现由负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