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美团、京东借着iPhone14系列新品发布的东风,重新燃起了即时零售的战火——京东到家、小时购同步开启新品预售,并保障订单以小时级、最快分钟级的速度送达;美团则上线超家Apple授权专营店,保障消费者在美团购买iPhone14最快半小时送达。
再回看8月份饿了么联手抖音实现新场景升级,意在视频化趋势下打造“即看、即点、即达”的新体验。可以确定的是,巨头们对于即时零售这条赛道又开始有了新的想法。
就从各家布局今年双十一的种种动作来看,美团外卖联合苏宁易购、京东加大即时消费业务招商力度、饿了么推行升级方案……不难猜测,这些巨头们俨然对即时零售寄予了更高的期待。
表面原因也很直接——伴随着大众消费习惯的变化,即时零售市场的大火越烧越旺。根据浙商证券测算,到年即时零售行业规模约为亿。此时谁把护城河越筑越深,谁就能在新的场景消费趋势中夺得更多发展先机。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即时零售是块宝
如今,国内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整体消费结构正在从基本消费向服务和享受型消费转变,用户对消费体验提出了更多要求,正因如此,购买力的增强也使得大众越来越愿意为了消费的便捷度而买单。
尤其在疫情之下出行不便,加速了消费者对线上即时消费认知和接受度的提升,转向到家、同城零售等线上消费场景的人群高速增长,线上即时性消费习惯已逐步养成。据艾媒《年中国即时配送行业趋势研究报告》显示,与年疫情发生前相比,67.1%的用户认为使用配送平台服务频次增加,即时配送需求增势明显。
此外,平台和商户的双向奔赴也是助推即时零售行业按下加速键的关键推手。一方面当前正值平台寻找第二成长曲线之期,线上即时性消费正在从外卖拓展至同城范围内更多元化的商业场景,品类也逐渐从餐饮拓宽至生鲜粮油、家电、手机等;另一方面许多线下商户经受疫情影响后急需开拓线上经营空间,实现业务新增长。
在疫情催化、供需共振之下,即时零售行业或已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路线。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年,即时配送服务行业订单规模为.0亿单,预计年,即时配送服务行业订单规模将接近千亿量级,达到.8亿单。
得益于即时零售行业整体发展的良好环境,美团、京东、饿了么三位玩家在这板块的数据大有可观之处。
比如年第二季度,因为用户数和交易频次的增长,美团闪购得以延续之前高速增长的趋势,实现日均订单量达到万。今年大促期间,提供京东“一小时送达”服务的3万余家合作门店成交额同比增长%以上。财年第一季度,饿了么的非餐配送订单同样也取得稳健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大众即时性消费习惯的不断深化,即时配送品类开始向许多中低频消费品方向渗透,即时零售领域或将会显现出更多的新价值。美团、京东、饿了么已经尝到了即时零售带来的甜头,所以谁都想抓住下一轮新的机遇争取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美团咬定即时
美团的性格相对比较直白,通常从它的slogan中便可一窥其战略的大致走向。前有“多快好省”的口号,后有“EverythingNow”(万物到家,也就是即时需求、即时消费、即时满足),可见美团对于配送速度的非凡追求。
而对于美团而言,在即时零售这块,拥有更突出的配送能力、更多的货源,才能更好地服务客户,才能让自己在“快”方面有更大进步。
运力方面。一来为部分大品牌提供定制化运力,帮助餐饮零售商家更方便地向平台用户提供稳定、专业的即时配送服务。据美团副总裁魏巍在年中国同城即时物流行业峰会上披露,截止目前,年美团配送已为星巴克、麦当劳等超过个品牌提供了定制化运力。
二来大力促成物流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像无人机、自动配送车、外卖柜等,这些装备到物流环节中对提升即时配送速度大有益处。比如iPhone14发售首日,美团通过无人机配送仅用时5分56秒便将首笔订单送到用户手中。
货源方面。其一,推出闪电仓招商项目,引进更多商家。闪电仓与自营前置仓模式类似,均有极速送达、配送灵活的特点,只是在品类上,闪电仓并不仅聚焦于生鲜类目,而是以快消品、日用百货以及一些长尾商品为主,在丰富平台货源的同时也能大幅提升配送效率。
截止年6月,美团闪电仓已经覆盖全国多个城市。值得一提的是,闪电仓商品层次丰富,盈利模型更优,同时又主张轻资产运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规模扩张的难度,未来美团有望凭借此优势实现其即时零售业务在低线城市的渗透。
其二,借力第三方大平台,共享商家资源。例如与苏宁易购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加快其平台商家入驻美团的进程。此外在今年双十一,苏宁易购将上线美团外卖,大大扩充了美团外卖平台生活家电、手机、电脑等更多即时配送品类。
为支撑“即需即买,即买即送”的新零售业态,美团频频加码线下门店,持续促成与其他平台的联合,在美团看来,即时零售已成为一种新的在线购物潮流,其渴望将即时零售培养成为新一个增长飞轮。
京东招兵买马
相对而言,在即时零售赛道上,美团拥有完善的即时配送体系和用户心智先机,优势比较大。虽然京东多年建立起来的零售电商体系也比较成熟,但恰恰是电商的标签过于深入人心,反倒是盖过了其即时零售的风头。
首先就消费品类来说,京东一直以来主攻3C、家电等品类,平台原有大数据在生鲜、零食等即时消费品上发挥的价值减弱。另外,与美团、饿了么相比,其在即时零售的用户心智这块优势相对不大,如何教育市场仍旧是一个关键考题。
其次,在即时配送上,京东相对薄弱。据美团和浙商证券研报数据显示,年,美团闪购平台有56.1%的订单在30分钟以内就送达,有30.2%的订单在30-45分钟送达。而京东即时零售业务的平均配送时间为一小时左右。
可以说,美团在即时零售上的长处正好是京东目前所需要补齐的短板。同为即时零售领域的参与者,京东自然不想输,就当前整体布局来看,京东从来没有放松对消费者心智的争夺和即时配送效率的优化。
一来,为了破解占据用户心智的难题,京东向小时购开放全渠道流量入口,将京东超市、京东到家等功能上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