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放肆的风
4月30号超市龙头,永辉超市发布了00年的最新年报,以及01年的一季度报告也同时公布,数据显示,永辉超市,00年整个年度营业总收入.99亿元,同比增长9.81%;归母净利润17.94亿元,同比增长14.76%。
我们发现,每年保持0%左右的业绩增速,去年明显下滑了不少,有人可能以为这是疫情带来的影响,因为线下零售业务受到冲击。
实际上也并不是,因为在疫情期间,实际的业绩数据并没有很差(00年一季度营业收入93.57亿元,同比增长达到了31.57%,归母净利润15.68亿元,同比增长39.47%),这主要得益于永辉的生鲜电商,大家都无法出门,以“生鲜超市”为起点的永辉,自然网上订单大大提升。
这背后还有互联网巨头腾讯和京东的支持,腾讯和京东为永辉提供了流量支持,永辉超市则为腾讯和京东的新零售布局添砖加瓦,所以去年一季度良好的业绩情况,叠加消费股的确定性利好,给永辉带来了二级市场的良好表现,股价暴涨。
但是整个年度的业绩数据为何这么差呢?今年最新的一季度的业绩数据更是差强人意。
我们看到自去年一季度以后,资本市场的表现一直不如意,股价一直在暴跌。
资本市场的态度背后,究竟是什么因素让他们转变了风向,短期波动的是股价和市值,长期来看,这家公司的根本逻辑有没有被破坏,生意模式的成长性和确定性如何?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本文目录:
01行业的过去与未来
1、超市行业的竞争格局如何?
、线上线下的消费业态与趋势
3、超市行业的核心关键点是什么(生意模式)?
0超市龙头永辉如何抢的行业宝座?
1、生鲜能力为何会成为行业竞争优势?
、为甚么永辉的生鲜能力无法复制?
03永辉的问题出在哪里,估值折价的因素在哪?
总结:新零售的未来
01行业的过去与未来
超市行业的竞争格局如何?
国内超市竞争主要为本土超市(大润发、永辉等)、外资超市(沃尔玛等)、网上超市(天猫超市等)三强鼎立的现状:
a、本土超市采取区域深耕、密集开店的策略,在区域内形成领导优势,并逐步转向区域扩张;
b、外资超市的本土化仍存在障碍,标准化采购难以适应不同区域特性,市场份额下滑;
c、网上超市存在流量红利消退、物流人力成本上升的问题,渗透率不足10%,预计未来五年增长潜力较大。
超市上市公司业绩分化也比较明显。根据研报数据显示,超市行业Q1实现营业收入亿元,近三个季度营收增速较稳定,归母净利润波动较大。大部分超市品牌经营承受压力,永辉和家家悦表现较好。对比永辉、家家悦和SW超市行业整体的业绩,永辉、家家悦的营收增速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均远高于行业。
从竞争格局上来看,线下零售超市类格局,较为分散,行业呈现区域化特征。年线下超市CR10为36.5%(CR5更低),远低于美国(49.5%)、英国(46.3%)等欧美成熟市场。在我国低线城市仍存在大量的非连锁超市、夫妻店等,线下零售商表现出较低的集中度。
并且区域性龙头超市较多,各省均有本地的超市品牌企业。
全国性超市品牌较少,以高鑫零售、沃尔玛、家乐福、永辉超市等为代表的全国超市品牌市占率仍处于较低区间。
全国性超市品牌市场布局不均衡,未来门店广度、深度仍有较广阔的扩张空间。
高鑫零售立足于上海、浙江、江苏三地,向全国市场扩张;
沃尔玛门店定位高线城市,集中分布于广东、四川、浙江、福建地区,覆盖全国约个城市;
家乐福门店分布主要在中高线城市,覆盖个省份和51个城市,在上海、江苏、北京、广东、四川具有明显优势,单体商业占地面积规模达平米以上、集中在商圈周围,具有较高的地产价值;
永辉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福建大区(福建、广东、江西)、华西大区(川渝、云贵、陕西、湖北)和华东大区(浙江、上海、江苏)。
从成长空间上来说,集中度均有较大提升空间。
从新零售的竞争角度来看,分别以腾讯系和阿里系为两大阵营。
永辉成为腾讯系在未来新零售市场的重要拳头。
线上线下的消费业态与趋势
从超市的线下零售角度来看,主要经营主力品类为生鲜,食品,日用,百货,大部分都是必选消费品,增速好于可选消费(服装、黄金珠宝、汽车、家电等),对超市行业构成一定程度的利好。
具有一定的抗周期属性,赋予了行业内企业更为稳定的增长潜力,其中生鲜消费成为零售流量的重要来源。
从线上角度来看,目前整体线上消费对线下的业绩冲击放缓,且只是在3C、服装、家电等的电商渗透率较高。
随着流量成本越来越高,以及随着社交媒体的分化,消费行为的分散化,纯线上模式的流量结构,也很难长久维系。
线下体验式经济成为零售消费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新零售(线下线上一体化)成为新的机遇。
从需求段来看,曾经物质匮乏,以供给端为主导,未来消费将从供给驱动,转向需求驱动,超市行业作为生活必须品的终端零售渠道,必将迎来改变,以生活服务为中心的理念将深入行业内企业发展逻辑。
未来越发了解用户需求的企业越有市场竞争力,同时在已经完成“品牌和渠道”建设的企业,更具有市场主导权,这也是为什么腾讯,京东看好永辉的原因。
规模化是行业发展方向,也是行业必然趋势,长远来看,也是超市提高盈利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超市行业的核心关键点是什么(生意模式)?
从显性层面,我们看到的经营规模和体量,也就是渠道充分渗透和下沉的门店数量和业绩情况,是竞争性优势,但是这只是表面。
巨头之间,必须要有稳定和可观的盈利水平,才能支撑线下商业帝国的无限扩张。
我们知道线下零售业是一个比较笨重的行业,投资成本高,资金周转周期长,主要来自较高的经营成本,其中库存,生鲜供应链体系,门店场地租金,人力,都是经营中非常重的环节,以及行业间的竞争,天然塑造了一个成本高,净利低,必须依赖高周转的行业属性。
(成本集中在采购和仓储供应,销售费用不减反增说明竞争拓张的激烈性)
行业毛利率水平在15%~6%之间,净利率水平在~5%之间(永辉~3%),那么如何从一个薄利的市场里,挤压出利润空间?
全靠精细化管理,“管理能力“和”供应链能力“是核心关键:
a、管理层与企业文化激发组织效率;
b、供应链压低成本提升产品品质。
所以在线下零售业态中,我们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