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的套路和公司竞争的内卷下,无人货架天就走完了一轮循环。
早在年就出现于办公室的扫码付款货架本是一个无人问津的简单商业模式,在投资人眼里甚至有些可笑,毕竟在当时,无人管理的货架就意味着挑战人性。
在无人货架成为风口的年之前一年,主营无人售货机的友宝在线挂牌新三板,斩获“自动贩卖机”第一股的称号,也正是看起来最淳朴最简单的自动贩卖机,成功的躲过了堪比敦刻尔克的无人货架“大撤退”。
而如今,在今年五月友宝再次以国内最大的“自动售货机运营商”的称号,正式递表港交所,重启上市之路。
通过解读招股说明书与相关信息,本文将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为何最原始的自动售货机活到了最后?
2,难以盈利的问题能用合伙人模式解决吗?
3,点位之争是一切无人项目的原罪吗?
01
无人零售中的幸存者
年底,亚马逊无人零售商店(AmazonGo)问世,“即拿即走,免排队”的购物体验和充满赛博气息的机器人服务零售场景一经发布,就受到资本的竞相追捧。
年,在一众VC大佬们的搅动下,无人货架、自动售货机、无人便利店三大细分赛道多点开花,大有成为新零售“风口”之势。根据产业数据,年下半年行业内有30余家公司获得了超过30亿元的融资[5],论规模和速度都超越了风头无两的共享单车。
说AmazonGo点燃了无人零售的热情可能稍有些夸张,但在各大创业公司的商业计划书上,无一例外都会提到一句话,无人零售模式带来降本增效的想象空间。诚然,不需要人工负责收银自然节省了人工成本,无需真人服务同时也实现了7x24小时的服务,同时无人零售机还能充当互联网入口...
后视镜一下,这个互联网入口可能才是真正引爆资本疯狂涌入无人售货机赛道的G点。
其一是支付大战,这个时间节点非常重合---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