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广发证券,倪军、屈俊、万思华)
一、成都银行将是区域经济崛起的直接受益者
(一)四川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省会成都辐射带动作用凸显
四川作为全国经济大省、西部发展龙头的地位更加突出。四川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五大产业为支柱产业,年GDP迈上5万亿元台阶,达5.38万亿元,实际同比增速8.2%,经济增速快于全国水平,成为全国第6个、西部第1个GDP超过5万亿元的省份。
省会成都对四川经济增长的引领带动作用增强。年成都市GDP接近2万亿元,实际同比增速8.6%,占全省比重达37.0%,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以成都市为中心,由与成都联系紧密的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共同组成的成都都市圈年GDP达2.50万亿元,占全省比重达46.4%,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人均GDP迈上8万元台阶、达1.3万美元,高于全国和全省、达到全球中等收入地区水平。
(二)区域经济增长向好的确定性高,看好涉政类和零售客户的需求增长
短期来看,年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将对投资形成有效支撑,区域需求有望更快回暖。投资是四川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主要动力。虽然四川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缓慢下降,但近年来仍然保持接近50%的水平。年,省委、省政府抓项目促投资,一大批重点项目开工落地见效,四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1%,已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对稳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年是四川多项重大战略深入实施的关键一年,新年伊始,《年四川省重点项目名单》、《成都市年重点项目计划》(年度计划投资亿元)、《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年重大项目名单》(年度计划投资亿元)、《成都都市圈建设年重大项目清单》(年度计划投资亿元)相继公布,主要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省委、省政府提出“起步就冲刺,开局就争先”的要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有望推动区域需求加速回暖。
中期来看,“十四五”期间,四川及成都地区经济增速仍有望保持相对较高水平。年3月,四川省“十四五”规划提出经济总量年均增长6%的发展目标;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按照发展目标,到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年11月,四川省政府正式印发《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按照发展目标,到年,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突破3.3万亿元。意味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及成都地区发展处于重大战略机遇期。随着重大战略机遇交汇叠加带来的发展红利的不断释放,四川及成都地区经济年均增速高于全国水平的趋势有望保持。
四川存贷款余额-年复合增速将达到8%和10%;成都的战略位势有望进一步提升。四川及成都地区经济保持较好增长前景,将为本地银行业带来广阔发展空间。年11月四川省政府印发的《四川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和改革规划》(下称《规划》)明确,到年,基本建成金融强省。到年末,本外币存款余额将达到13.5万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1.5万亿元,较基期年末分别增长47%和62%,5年复合增速分别为8%和10%。《规划》从优化金融体系等方面给出具体路径,在支持做强成都金融极核的同时,提出发挥成都市金融业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成德眉资金融同城化和五区金融协同发展。
银行业对公业务、零售业务均有望受益:(1)对公业务方面,考虑到项目投资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预计涉政类客户所主导的基建贷款需求持续增长;(2)零售业务方面,经济持续向好将稳定居民收入增长的基本盘,零售业务市场潜力有望释放,预计个人存贷款、财富管理等业务需求增长加速。
(三)成都银行战略契合本地特色生态,将充分受惠于区域经济发展红利
区域特色:目前主要在四川省内开展业务,集中于成都市,并向重庆市、西安市延伸。成都银行成立于年,由成都市财政局、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税务局、成都市技术改造投资公司等22家企业,以及成都城市信用联社及下设的7个办事处和36个城市信用社的股东共同发起设立。截至年6月末,公司共有分支机构家,较年末增加5家,其中成都地区家,四川省内其他地区(广安、资阳、眉山、内江、南充、宜宾、乐山、德阳、阿坝、泸州)26家,重庆市和西安市分别有11家、6家。截至年6月末,成都银行贷款总额中成都市占比70.5%;相应的成都市也是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年上半年,成都银行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中成都市占比90.4%、84.3%。
业务特色:对公传统涉政优势持续巩固,大零售转型推进补短板。成都银行结合当地经济特色和自身市场定位开展业务,目前存贷款业务以对公客户为主。(1)对公业务方面,坚持“稳定存款立行”和“高效资产立行”并重,贷款端积极对接国家以及省市重大战略,广义政信类贷款占对公贷款比重持续攀升,年6月末达63.3%;存款端,涉政优势为其带来优质存款的持续沉淀,对公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长期保持在60%以上的高水平。(2)零售业务方面,当前公司的零售业务以安全性和盈利性兼具的个人按揭为主,随着大零售转型步伐加快,持续推进网点覆盖率提升、个人消费贷款上量、个人AUM规模上升,零售业务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二、国资控股叠加优秀的管理层,利好公司长远发展
(一)成都市国资委为实际控制人,股权结构进一步稳固
成都市国资委为实际控制人,成都金控为控股股东且有关键岗位及相关董事推荐权。截至年9月末,成都银行总股本为36.12亿股,从股权结构来看,单一持股第一大股东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成都金控)持股比例为20%,单一持股第二大股东丰隆银行持股比例为17.99%,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均未超过10%,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比例为63.17%。实际控制人和控股股东方面,年6月,成都银行国有股权无偿划转事项取得成都市国资委批复,本次划转后,成都市国资委实际控制的成都市属国有企业合计持有股份比例为30.03%,成都银行由无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变更为成都市国资委为成都银行实际控制人、成都金控为成都银行控股股东。此外,成都市国资委授权成都金控对成都银行履行部分国有资产管理职责,包括关键管理岗位及相关董事推荐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二)管理层经验丰富且多元,为战略实施和稳健经营奠定良好基础
自年以来,成都银行经历过三任董事长和三任行长(包含现任董事长和行长),总体来说比较稳定。年6月末,现任董事长为王晖先生,任期为年8月至今,王晖先生曾长期在建设银行领导岗位任职,并曾兼任四川锦程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等职务;现任行长为王涛先生,任期为年5月至今,王涛先生曾长期在工商银行系统工作,历任工商银行重庆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工商银行四川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等职务。从其他主要高管过往履历来看,成都银行管理层具备丰富的从业经验,拥有银行业、金融监管机构、财政等工作背景。经验丰富且多元化的管理团队为成都银行战略实施和稳健经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ROE居可比同业前列且有望继续保持
(一)ROE、ROA处于可比同业上游
静态来看,成都银行表现出高ROE、高ROA、高杠杆的特征。年、年1-9月成都银行年化ROE分别为15.9%、16.3%,在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排第1位、第2位,原因是公司的年化ROA和杠杆均较高。年、年1-9月成都银行年化ROA分别为1.00%、0.98%,在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排第3位、第4位,同期对应的杠杆倍数在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排第5位、第3位。具体杜邦分析来看,成都银行的资产端收益率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贡献偏低,较高的ROA主要受益于各项支出控制较好:(1)对公业务基础扎实,为其提供了稳定的低成本存款来源,整体计息负债成本处于可比同业较优水平;(2)管理费用管控能力加强,成本收入比保持在行业较低水平;(3)资产端风险偏好低且注重风控,形成了“对公贷款以广义政信类为主、零售贷款以个人按揭为主、金融投资以政府债券为主”的低风险资产配置结构,得益于此,信用成本对盈利的拖累相对较小。
动态来看,年以来成都银行的杠杆相对稳定,ROA波动回升,带动ROE稳中有升。预计主要与“稳定存款、高效资产、注重合规、推动转型”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关。在坚持上述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精细化、数字化、大零售”转型。考虑到公司的区域优势和资源禀赋优势突出,随着转型继续推进,盈利动能有望保持强劲,ROA仍有提升空间,ROE比较优势有望保持。
(二)资产扩张与成都市经济增长紧密相关,盈利能力突出
成都银行的资产扩张表现出与成都市经济增长的高度关联性,主要源于公司的业务集中在成都地区且经营稳健。年至今,除去个别年份外,公司的资产总额同比增速基本保持略高于成都市名义GDP增速的水平。年成都经济总体呈平稳恢复的发展态势,成都银行规模也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资产总额迈上亿元新台阶,年9月末达到7,亿元,同比增速接近17%。从Q1-3业绩驱动拆分来看,得益于资产规模的较好增长,公司的营收实现较快增长,盈利能力处于行业较好水平。
(三)存款优势突出,高效资产配置增加,息差有望保持稳中向好
负债来源以存款为主,对公存款优势保持,零售存款快速增长。成都银行一直坚持稳定存款立行,负债来源中存款占比保持在70%以上的高水平,年9月末存款总额/计息负债比重回升至80%。高且稳定的存款占比,一方面得益于传统对公存款优势持续巩固,另一方面是近几年大零售转型成效显现,年9月末,零售存款同比增速高达21%,快于对公存款的和存款总额,已成为存款新增长点。
高效资产投放稳步增加。在资产配置上,信贷和金融投资是主要配置方向,年以来信贷占比逐步上升,金融投资占比有所压降。年9月末,贷款总额/生息资产比重接近48%,与可比同业相比,仍有提升空间。贷款中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投放力度加大:贷款投向方面,年以来保持了以广义政信类贷款、个人按揭贷款等低风险为压舱石的主体结构,近年来在大零售转型背景下,逐步加大了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透支等高收益个人贷款的配置力度。金融投资中加大了对政府债券、企业债券以及债权融资计划的投资力度:金融投资结构方面,以安全性和流动性较好的政府债券为主,近年来出于提升资金效益以及为客户提供多样性融资方式的考虑,增加了企业债券、债权融资计划的配置。
低负债成本率是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也是过去几年公司在低风险资产配置策略下仍能保持相对较好息差水平的关键原因。趋势上来看,预计息差保持稳中向好态势:资产端,收益相对较高的零售贷款占比提升同时金融投资结构优化推高收益率,有望对资产端收益率形成支撑;负债端,对公存款尤其是低成本对公活期存款贡献预计保持高位,仍将是稳定存款成本率的压舱石,叠加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改革红利逐步释放,负债端成本率上行压力有望缓解。
(四)资产质量和拨备均改善至可比同业较优水平,信用成本有望下行
年以来成都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积极压降高风险贷款同时加大核销处置。从贷款结构来看,虽然成都银行的对公贷款:零售贷款基本保持在75%:25%的水平,但年前后对公贷款和零售贷款结构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年以来,对公贷款中不良贷款率相对较高的房地产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贷款占比显著压降,低风险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贷款占比大幅提高;零售贷款中个人按揭贷款占比也由70%左右提升至90%左右。截至年9月末,公司的各项资产质量指标均已经处于同比同业较优水平;同时公司也逐步增厚拨备安全垫,拨备覆盖率由年末的%提高至年9月末的%,绝对水平在A股上市城商行中排第5位。资产质量的好转和相对较高的拨备水平,有望促进信用成本下行。
(五)费用管控好,成本收入比长期保持在行业较低水平
近十年,成都银行成本收入比总体处于下行通道,且长期低于A股上市银行整体以及各个子板块,年以来差距明显走阔。成都银行Q1-3成本收入比为21.0%,在A股上市银行中仅高于上海银行、重庆银行、郑州银行、工商银行和江苏银行。主要是由于成都银行在保持营收提升的同时严格控制成本支出,成本支出中员工费用占比最大,近年来也处于下降通道。后续来看,成都银行大零售转型推进可能增加员工数量进而导致员工费用上升,但考虑到目前成都银行成本收入比相对优势较大,预计这一优势仍能保持。
(六)可转债发行完成,资本实力有望提高
年3月1日,成都银行发布《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公告》,本次发行的可转债规模为80亿元,初始转股价格为14.53元/股。本次发行可转债募集的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支持公司未来各项业务发展,在可转债持有人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用于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以年9月末各级资本净额和风险加权资产余额为基数测算,若本次发行的80亿元可转债全部完成转股,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基于年9月末数据静态测算,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提升约1.53pct至9.87%,各级资本实力均将增强。
四、盈利预测与投资分析
关键细分假设及盈利预测:
(1)规模增速方面,随着四川及成都地区经济继续复苏,预计实体融资需求保持相对旺盛。成都银行业务开展集中在本地,对公业务重点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大零售转型战略推动下,零售业务有望实现良好发展,预计贷款和生息资产均将保持较好增长态势。负债端,成都银行一直坚持把稳定存款放在经营策略的首位,对存款增长高度重视,对公存款客户基础扎实,零售业务发展也有助于带动零售存款向好,总存款有望继续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
(2)净息差方面,资产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成都银行积极增加高收益资产的配置,持续提升高收益资产占比,对资产端收益率形成支撑;负债端,在保证对公低成本存款平稳增长的同时加强对零售存款的结构优化,叠加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改革红利逐步释放,低负债成本率的核心竞争优势预计能够保持。综合来看,预计息差有望保持稳中向好。
(3)非息收入方面,四川及成都地区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奠定了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础,零售业务市场潜力释放可期,成都银行大零售转型全面起势,将非息收入增速和对营收的贡献提升。
(4)拨备支出方面,成都银行近年来资产质量持续夯实,当前各项主要风险指标和拨备水平均处于同业较好水平,预计后续信用成本有望下行。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