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荣盛石化研究报告石化为盾筑护城河,新材料
TUhjnbcbe - 2024/10/13 16:56:00

(报告出品方/作者:天风证券,张樨樨)

1.公司简介

1.1.公司产业链概况

荣盛石化是国内综合实力领先的石化和纤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公司成立于年9月,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产业链秉承自下而上的发展策略,由传统的纺织制造逐渐向上游聚酯—PTA—PX产业链延伸,年,中金石化万吨PX项目投产,形成了“PX-PTA-聚酯-纺丝”全产业链体系;年12月,浙石化1期万吨炼油装置投产,具备万吨PX、万吨乙烯的生产能力,从聚酯延伸到炼油石化领域;年1月13日,浙石化2期全面投产,最终形成了0万吨炼油、万吨PX、万吨乙烯的生产能力,一举成为全球炼油能力前列的炼厂,垂直一体化的产业布局,大大提高了公司的抗周期波动及抗风险能力。

1.2.炼化装置投产,公司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年中金石化芳烃装置投产后,业绩逐渐释放,叠加PX价格逐年上涨,公司营收快速增长,但同时中金利润出现一定程度下滑,年中金实现净利润5.9亿。进入年后,石化板块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盈利开始触底回升,年中金板块盈利12.4亿。

年12月31日,浙石化一期炼油项目的全面投产,年国际原油及化学品价格大幅波动,浙石化实现营收亿,净利润亿,展现了其强大的盈利能力;年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及全球经济的回暖,化学品价格节节攀升,石化板块景气度回升,浙石化实现营收亿,净利润亿。

PTA、聚酯方面:公司有盛元化纤、永盛科技、逸盛大化等多家控股子公司,年-年,受益于良好的需求及较为低价的原料,PTA+聚酯板块利润大幅提升,年,合计净利润35亿。年,行业内新增装置较多,同时需求走弱,板块利润承压下滑。

从年营收结构来看,化工占比39%,炼油30%,但两者分别贡献了55%和42%的利润。(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浙石化项目优势

2.1.规模优势

浙石化各类主要产品的生产规模在同行业中居于领先地位:炼油方面,浙石化0万吨炼油产能居全球前列,从原油向下生产汽油、柴油、航煤、润滑油等多种成品油,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提高生产装置运行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投资成本及单位能耗,从而使公司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乙烯产能万吨,PX产能万吨,均居国内单套炼厂产能前列。

2.2.化工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优势

浙石化化工方面分芳烃、烯烃两条路线:

重石脑油向下加工生产万吨PX,延伸出一体化程度较高的PX-PTA-聚酯产业链;副产万吨纯苯,向下深加工,纯苯-SM-ABS/PS/SBS/SIS;纯苯-BPA-PC产业链都因纯苯的成本优势受益。

轻石脑油走烯烃路线,万吨乙烯下游布局广阔,涉及α-烯烃、茂金属聚乙烯、多种牌号PE、EVA、醋酸乙烯、EO/EG、SM等多种产品;丙烯方面,两套60万吨PDH,下游重点布局聚丙烯、丙烯腈、MMA领域,产业链一体化程度高,抗波动、抗风险能力较强。

2.3.加氢焦化能力强,化工品收率高

重油轻质化能力是衡量炼厂加工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提高炼厂化工品收率的主要措施,通常通过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焦化三种方式来实现。浙石化亮点在于其强大的加氢及焦化能力:对于加氢来说,主要分为加氢精制、加氢裂化两种,这里主要讨论第二种,浙石化共有万吨的蜡油加氢裂化、0万吨的柴油加氢裂化、万吨渣油加氢裂化,加氢能力在国内处于顶尖水平。

其中,渣油加氢裂化装置均属于浙石化二期,含两套万吨的装置,采用浆态床工艺,是目前全球浆态床装置规模最大,渣油转化率最高的装置,该技术对原料性质几乎没有限制,经加氢热裂化反应,生产出液化气、化工原料、重石脑油、柴油、减压蜡油,液体产品收率高达90%以上,与延迟焦化相比,液收可提高30%以上,是各大石油公司研发的热点。

延迟焦化装置原料适应性强,对全厂渣油加工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解决催化油浆、含油污泥、重污油和脱油沥青等炼厂边角料的利用问题,工艺技术的提高使得延迟焦化在重油加工的技术经济性优势上更加突出。浙石化2套装置合计具有万吨的处理能力。年我国有延迟焦化装置约套,总加工能力超过1.1亿吨/年,平均规模为万吨。以目前国内炼化效益较好的中石化镇海炼化公司为例,该公司最主要的重油加工手段是延迟焦化,总加工规模为万吨/年。

从产物组成来看,蜡油加氢产物中石脑油占比64%左右,柴油加氢产物中石脑油占比53%,焦化产物石脑油占比15%。三者合计增产石脑油可达万吨(一期),是提高炼厂化工品比例的关键措施。

石脑油作为烯烃和芳烃的直接上游原料,是决定化工品产出的关键因素,得益于强大的加氢和焦化能力,民营炼厂化工品收率均处于较高水平,是典型的化工型炼厂,在三大民营炼厂中,浙石化化工品比重最高,一期二期产率均可达到56%,远高于国内普通炼厂。出于中国柴油需求先一步接近峰值,供需矛盾将最先激化的考虑,近年来国内炼厂持续主动下调柴汽比,年国内需求端柴汽比1.26,在浙石化油品中,汽油收率万吨、柴油收率万吨,柴汽比0.43,与国内成品油消费趋势吻合。

同时浙石化生产经营灵活性强,可以根据市场情况,灵活的调整化工品与油品比例:浙石化汽油池组成多元化,除催化裂解汽油外,还有催化重整汽油、烷基化油、醚化汽油、MTBE、富异构轻石脑油等组分,结构合理,调节能力强,可灵活根据市场来调节芳烃-汽油组分的分离,可以创造更大的潜在收益。

2.4.芳烃产业链深耕细作

大芳烃是浙石化的特色,PX方面:当前聚酯产业链处于扩张和整合阶段,且表现为完善产业链并追求规模效应,从而增强综合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截止年,中国PXCR5、PTACR5分别达到71%/62%,行业壁垒不断提高,审批门槛提升,新入局难度加大,龙头聚酯企业在行业内具有绝对的话语权。浙石化芳烃规模优势大,两期合计万吨PX生产能力,延伸出一体化程度较高的PX-PTA-聚酯产业链。与海外的PX厂商对比,浙石化PX平均单套规模万吨,而日本万吨PX产能,单套规模仅26万吨;韩国万吨PX产能,单套规模仅66万吨;而国内PX厂商,超过一般产能在万吨以下,规模优势意味着综合成本更低,竞争力更强,叠加其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拥有行业领先的竞争力。

纯苯方面:纯苯产业链丰富,是多种热门材料:MDI、PA66、ABS、PBAT、PC等的间接上游原料。当前纯苯部分下游产品扩能加速,竞争日益白热化,在国内基础化工品自给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纯苯近两年进口量却逐年攀升,价格节节走高;生产PX过程中副产纯苯是纯苯重要来源,但大炼化在聚酯行业的领导力又导致其它企业难以再进入PX领域,所以近年来纯苯的新产能主要是以大炼化为主,但大炼化一体化程度高,随着下游配套的逐渐完善,纯苯外销量所剩无几,这就导致国内纯苯产能虽不断增长,但市场流通量始终有限,纯苯市场供应出现结构性短缺。而浙石化高PX生产结构造就高纯苯产率,拥有万吨的纯苯产能,奠定了其在纯苯-SM-ABS/PS/SBS/SIS;纯苯-BPA-PC产业链的成本优势。

与其它大炼化相比,浙石化芳烃产业链更为完善,主要区别在于:1、浙石化苯乙烯产能万吨,下游配套完善,60万吨聚苯乙烯/30万吨SBS/10万吨SIS均规划中;2、纯苯苯酚/丙酮-双酚A-PC产业链完备,二期投产后PC产能将达到52万吨,同时还是国内少有的做到PC全产业链的公司。

2.5.烯烃产品多元化、高端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聚烯烃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产量、消费量增速世界领先,同时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聚烯烃进口国。但在行业高速增长的同时,结构性矛盾也已逐步显现,通用料及中低端专用料产品已出现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装置亏损的困难局面,而聚乙烯、聚丙烯等大宗聚烯烃产品的高端专用料牌号以及EVA树脂等特种聚烯烃依然被进口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因此推进产品结构升级,实现烯烃产品高端化、差异化发展大势所趋。

乙烯方面:浙石化一期万吨乙烯下游主要为FDPE、HDPE、EO/EG、苯乙烯等,而二期烯烃产品线较一期更为丰富,除苯乙烯、PE、EO/EG之外,还配套有醋酸乙烯、EVA、1-己烯。高碳α烯烃作为国内紧俏资源,是制备高端聚烯烃、POE的关键材料,浙石化二期配备有5万吨的1-己烯,此举有利于浙石化冲击高端聚烯烃领域,实现差异化竞争。

与大炼化对比来看:浙石化重点布局在聚乙烯、苯乙烯领域;恒力侧重乙二醇;而盛虹下游产品线丰富,但无聚烯烃产能,子公司斯尔邦侧重于EVA及上游原料醋酸乙烯。

丙烯方面:除乙烯装置副产丙烯之外,浙石化配套有两套60万吨PDH装置,可以增产丙烯并副产氢气。与大炼化对比来看:下游差异化更为明显,浙石化以聚丙烯为主,配套有丙烯腈、MMA、丙酮、PO;恒力全部为聚丙烯;盛虹与两者差异化明显,子公司斯尔邦丙烯腈规划超万吨,占比57%。

2.6.重整能力强,副产氢气成本优势明显

石脑油是炼厂生产化工品的关键原料,但原油一次加工常常无法获得足够的石脑油,所以需要对原料进行加氢处理;同时受原油劣质化影响,清洁燃料不断升级,带动了深度加氢脱硫装置的发展,这些高耗氢装置都使得炼厂对氢气的需求不断增加,氢气成本抬升,氢气管理成为影响炼厂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

炼厂氢气主要有三个来源:重整氢气、炼厂富氢气体的提纯、制氢装置生产的氢气。重整装置是传统炼厂氢气的重要来源,理想情况下的“油转化”就是一个芳烃将氢交给烯烃的过程,芳烃越大,氢气副产越多,烯烃规模也容易越大。

浙石化一期项目共产氢44.8万吨(纯氢计),主要得益于强大的万吨重整能力。从氢气来源看,重整制氢30.6万吨,占比68%;低分气提浓4.2万吨,占比9%;煤焦制气10万吨,占比22.3%。

与主营炼厂对比来看,浙石化氢气产率与规模均高于同行水平,当前减油增化已成为国内炼厂的共同话题,但对于主营炼厂来说,如果通过做大重整规模生产芳烃,副产氢气以生产裂解原料,面临两个难题:1、芳烃需求增速慢于烯烃,-年,PX需求增速3.2%,乙烯需求增速5.7%、丙烯6.5%,所以依靠芳烃装置的氢气,烯烃装置难以快速扩张;2、国内芳烃下游最主要的聚酯产业链已经基本被几家民企所掌控,主营炼厂在聚酯产业链上缺失,若持续建设大规模的重整装置,将会面临芳烃产品销售问题。

若通过额外的制氢装置补充氢气,则会面临高昂的制氢成本:以中科炼化为例,要将中科炼化的加氢裂化规模扩大至与浙石化一期同等比例,需要额外补充约15万吨氢气。若采用最为廉价的煤制氢,则需消耗.5万吨煤炭,按煤制氢成本元/吨计算,成本将增加10.5亿元。若采用排放较低的天然气制氢,则需6.7亿标准立方米/年的天然气,按天然气制氢成本约1元/吨氢气计算,成本将增加18亿元。同时煤制氢和天然气制氢还面临较高的碳排放压力。总之,民营炼化企业在聚酯产业链的优势决定了其向上游发展大重整、大芳烃,在满足自身的氢气需求的同时,又加高了芳烃产业的护城河,间接抬高了其它企业的制氢成本。

从几家民营大炼化来看,均具有较强的加氢能力,浙石化一期加氢规模万吨,其中加氢精制万吨,加氢裂化万吨;二期加氢规模万吨,其中加氢精制万吨,加氢裂化万吨。恒力加氢总规模2万吨,其中加氢精制万吨,裂化万吨。盛虹加氢总规模万吨,加氢精制万吨,加氢裂化万吨。总体来看,浙石化在加氢精制环节产能更大,二期加氢精制、裂化能力均较强;恒力加氢裂化能力更强。

浙石化1,2期制氢规模均为10万吨,采用煤焦制气方案,以煤和延迟焦化装置副产的石油焦为原料生成氢和合成气,其中煤焦中石油焦比重27%左右,可以有效降低煤炭用量;拥有煤化工产业链是恒力特色,且恒力前端采用全加氢工艺,不产生石油焦,因此恒力走煤制氢联产醋酸路线,纯氢30万吨/年;盛虹以煤炭和石油焦为原料,采用IGCC路线制氢,能够充分利用气化环节所产的燃料气和产品气,燃料气供燃气轮机燃烧发电,燃气轮机排气进入锅炉加热锅炉给水,产生过热蒸汽带动蒸汽轮机发电,最终实现燃气-蒸汽循环发电,通过联合循环实现能量高效利用。

总体来看,浙石化在获取高化工品收率的同时,浙石化制氢规模小,成本投入更低。

2.7.政策+区位优势,成品油获取超额收益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大、小鱼山岛及周边区域,建设舟山石化基地对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加快舟山群岛新区开发建设、促进浙江石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拓展宁波石化基地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按照一体化、大型化、规模化、专业化园区化发展思路,形成三大产业集群:以炼化一体化为龙头的大型芳烃、烯烃、C4等烃类为主体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产业群;石化下游加工产业集群;高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浙石化项目作为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的核心,具有几大优势条件,1、交通运输便利:毗邻优质港口,码头设施配备齐全,公司产品生产所需主要原料及其他辅助原料可在公司自建或租用的化工料码头卸料及储存,极大地便利了大宗原料运输及其库存调节。2、靠近下游消费市场:浙石化项目位于油品和化工产品消费集中区,消费国内40%的石化化工产品,塑料和化纤产能占比全国90%。3、政策支持力度大:浙石化是国内首家获得成品油出口权的民营炼化企业,国际航行船舶加注燃料油实行出口退税。

成品油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分为生产(炼油)、批发贸易及仓储、零售环节,零售体系就是指加油站等网点的布局,而在三个环节中,盈利最高的一直是零售环节,基本很少有加油站出现亏损问题。

搭建零售网络:年9月,浙石化与浙江能源集团共同出资亿元设立浙江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其中浙石化40%,浙能60%。浙石油围绕海上燃料油加注、油品储运贸易、油品零售“三大”发展方向,逐步形成以海上船供油为重点、成品油储备为基础、成品油批发零售为主导、原油储备贸易为支撑、航空煤油销售为补充的“五大”业务布局。同时浙石油是年我国石油工业体质改革启动以来,第二家由地方政府牵头成立的省属石油公司,对于打造浙江省能源全产业链,保障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对于浙石化来说,产业链布局延伸至油气行业壁垒较高的加油站,有望有效解决民营炼化项目成品油销售环节的瓶颈,打通了成品油供应链的最后一环,充分发挥其一体化的竞争潜力,公司计划在浙江省内布局座加油站,目前约超座加油站已投入运营。

成品油政策、地理优势显著:

浙石化投产可以有效改善浙江省成品油短缺的现状: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年数据,年浙江省汽油外省调入量万吨,柴油外省调入万吨,煤油外省调入万吨,具有较大的成品油缺口,浙石化背靠消费腹地,具有天然的运输优势,可以有效填补浙江省成品油缺口。

年7月,浙石化获得万吨成品油一般贸易出口配额,成为首个获得成品油出口权的民营企业,年,浙石化共获得万吨出口配额。获得原油出口配额的两个优势:

1、免征增值税及消费税,年11月4日,《关于提高机电、成品油等产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自11月1日起,提高成品油(汽油、柴油、航煤)等产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由13%调整至全额退税。年1月1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将汽油消费税提高至1.52元/升,将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消费税单位税额提高到1.2元/升,而一般贸易出口可免征消费税,故获取成品油出口配额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炼油板块利润,获取超额收益。

2、公司在成品油供应市场的选择上可以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经济效益来选择安排两个市场的供应数量。

国际航行船舶加注燃料油实行出口退税:

浙江自贸区具有丰富的锚地资源、便捷的口岸通关条件,能充分发挥舟山港域优势,做大做强保税燃料油国际船舶的加注业务。年1月22日,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对国际航行船舶加注燃料油实行出口退税政策的公告》,要求自年2月1日起,对国际航行船舶在我国沿海港口加注的燃料油,实行出口退(免)税政策,增值税出口退税率为13%。

此举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供油企业、贸易商落户舟山,提高了船燃市场活跃度,逐步形成东北亚地区低硫船用燃料油集散中心;同时引进普氏全球能源、阿格斯能源等国际知名机构发布浙江自贸试验区燃油估价,形成市场可供参考的“浙江自贸试验区价格”,进一步增强市场影响力和定价权。

而宁波舟山港在年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中排名第一,上海港排名第二,背靠两大港口,有望提高浙石化燃料油的加注需求,提高浙石化国际竞争力。(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行业分析

3.1.炼化产业分析

全球炼化重心东移:世界炼油行业正面临能源转型带来的长期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肆虐更是加快了这一趋势,年全球原油加工量较年下降8.9%,炼厂开工率73%,下降至35年来的最低水平。由于疫情的“长尾效应“,IEA预计年全球原油消费才能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尽管石油需求增长大幅放缓,但炼油厂产能增加有增无减,目前,全球原油蒸馏能力约为1.02亿桶/天。根据IEA预测,年-年,预计将新增万桶/天的炼油产能,计划关闭产能万桶/天,净新增炼油产能万桶/天。从区域分布来看,苏伊士运河以东占全球新增产能的90%以上,主要分布在中国、中东等区域。而欧洲地区由于装置综合竞争力较低,未来炼油产能不断下降,美国炼化项目较少,以维持稳定为主,全球石化产业重心加速东移。

化工型炼厂是能源转型的必然选择: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成品油需求达峰有望加速到来,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和美国加州、中国海南等地相继宣布在-年禁售燃油车;沃尔沃、戴姆勒、福特、北京汽车集团等汽车制造企业也纷纷提出短期和中期内停售燃油车的计划。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计,年国内乘用车新车油耗将从目前的接近5升/千米降到3.2升/千米,未来,交通运输油品需求或将呈缓慢达峰然后下降的趋势,炼油产品结构将继续加速向多产石化原料、材料方向转型,而转型速度又将取决于石化原料需求的增长以及交通运输领域替代能源的发展速度。根据IEA数据,在船用低硫船用燃料油需求增长的推动下,预计年-年,全球油品需求增量万桶/天,但净新增炼油产能达到万桶/天。若原有炼厂产品结构不变,则要求新增炼厂的油品产率在30%左右才能维持成品油市场的平衡,但目前化工品产率最高的炼厂成品油收率仍在40%以上,所以成品油过剩趋势下,向化工型炼厂转型是必然选择。

3.2.PX-PTA-聚酯产业链

年以来,PX、PTA新产能投放陆续落地,对外依存度逐渐降低,此轮扩张已接近尾声,从全球来看逐步进入产能过剩状态。当前聚酯产业链处于扩张和整合阶段,且表现为完善产业链并追求规模效应,从而增强综合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截止年,PXCR5、PTACR5分别达到71%/62%,使得行业壁垒不断提高,审批门槛提升,新入局难度加大。

荣盛产业链自下而上进行拓展,其产业链匹配程度、技术迭代、规模效应都为其带来低成本优势,浙石化二期全面投产后,公司PX产能万吨,PTA产能1万吨,聚酯产能万吨。

3.2.1.PX进入行业格局重塑关键期

对二甲苯PX主要用于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进而生产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丁二醇酯等聚酯树脂等产品,是生产石油化工产品最重要的基础原料之一,也是聚酯产业链龙头原料,下游主要主要用于生产PTA为主。

近5年,全球PX产能扩张接近万吨,年全球PX产能达到万吨,其中亚洲区域产能为万吨,比重高达81%。近两年,在炼化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对二甲苯进入快速发展期,截止年底产能8万吨,是全球最大的PX生产国,产能占比40%,其次是韩国3万吨、印度.5万吨、美国.7万吨。

从国内年的供应结构来看,民营炼化企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供应端以浙石化、恒力、中石油、中石化等几家企业为主,而浙石化二期2#PX投产后,PX产能总计可达万吨,是全球最大的PX生产商。

PX高速扩张,进口依存度持续收窄,从年的56%降低到年38%,但仍有超过1万吨的进口量,未来我国仍有较多PX新产能待投放,年主要有浙石化2期2#万吨PX、盛虹万吨PX、中委万吨PX投放。

天量的新产能给PX市场带来了一定压力,行业开工率与盈利近几年呈现下滑趋势,行业下行压力加大,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落后产能、缺乏地域优势的企业,逐渐淘汰,产业集中度逐渐提升,行业处于成长期迈向成熟期的阶段,民营炼化得益于其规模优势、一体化优势及技术迭代优势,在PX产业极具竞争力,获取超额收益。

3.2.2.成本及规模优势塑造PTA竞争力

精对苯二甲酸PTA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90%以上用来和乙二醇一起用来生产聚酯PET,对应单耗分别为0.85-0.86PTA、0.33-0.34乙二醇,终端应用主要集中在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领域。

从国内年的供应结构来看,民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以逸盛、恒力、虹港石化等为主,CR5达到62%;荣盛PTA产能1万吨,与上游PX配套程度高,不用担心芳烃销售问题,具有较大的规模优势及技术优势。

年-年,PTA净新增产能增速不高,同时下游聚酯需求的稳步增长,PTA的产量开工率均出现明显回升,但进入到年,国内新增福建百宏万吨、虹港石化2期万吨,逸盛新材料万吨,合计万吨;宁波逸盛落后产能淘汰65万吨,国内净新增产能达到万吨,产能增速13%,下游聚酯跟进不足,PTA开工率出现下降,加工差一度收缩至成本线附近。

从PTA供需来看,年-年国内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平衡状态,净出口不多;进入到年,在产能投放的压力下,PTA净出口量达到了万吨。未来几年,仍有大量的PTA新产能规划,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仅年,就有逸盛万吨,恒力万吨,东营联合万吨新产能投放,行业竞争加剧,行业整合大势所趋。

PTA核心竞争力在于设备和工艺,越晚投产的装置越具有后发优势,成本越低,过去10年,PTA单套规模装置从60万吨提升到目前超过万吨,其带来的规模经济和工艺技术的提升也使得PTA过去10年边际成本从0元/吨降到元/吨左右,特别是BP最新技术和英威达P8技术,可有效降低PTA、醋酸单耗及能耗,相较于行业平均水平,吨成本可以再节省-元。

目前PTACR5集中度在62%,且PTA产业链单一,年PTA行业形成PX-PTA-聚酯一体化配套的PTA产能占比达到PTA总产能的52.3%,给潜在竞争者形成很大压力,行业壁垒明显提高。

3.2.3.涤纶长丝

荣盛石化聚酯方面主要涉及长丝、薄膜、瓶片几种产品,其中长丝产能万吨,瓶片产能万吨,薄膜产能25万吨。涤纶长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主要产品包括涤纶预取向丝(POY)、涤纶全牵引丝(FDY)和涤纶加弹丝(DTY),具有优良的纺织性能和服用性能,用途广泛,适用于衣物、室内装饰织物和地毯等,因此,涤纶长丝与下游纺织服装行业的周期性密切相关。

-年涤纶长丝稳步扩能,年均产能增速6.6%,增速不及上游PX、PTA,年,国内涤纶长丝总产能达到万吨,当年新增产能万吨,产能增速6.8%。随着产业链向下游延伸,行业集中度逐渐下降,根据年数据,CR5达到49%。

年-年,国内长丝表观需求增速7.3%,高于产能增速,年,国内长丝表观消费量达到万吨(不含出口),受疫情影响同比增速有所下滑,但中国疫情最先受控,下半年纺织业景气,出口景气度回升,长丝需求增长,全年仍维持4.8%的增速。

出口端来看,随着东南亚、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地纺织业的发展,其自身原料配套不足,对中国涤纶长丝的需求保持较高增速,中国长丝净出口量从年的.9万吨增长到.6万吨,年均增速9%,预计未来几年出口仍能保持较高景气度。

展望未来,长丝的需求仍有望保持较高增速,1、化纤占纺织纤维的比重仍有提高趋势,年化纤占比仅52%,年已达到86%。2、未来5-10年,全球纤维需求增速仍有3%左右,其中主要是以长丝为主。3、国内和发达国家的人均纤维销售仍有一定差距,跟据第二十届CCF化纤论坛资料显示,年中国的人均纤维消费16-17公斤,而美国36-37公斤,欧盟25公斤,预计未来还可以保持较长的增长时间。

3.2.4.聚酯瓶片

聚酯瓶片是PTA与过量乙二醇缩聚的高聚合度的聚酯产品,广泛用于软饮料、油脂、片材及其他领域的包装材料,聚酯瓶片价格低廉,性价比高,对许多塑料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

截至年,中国聚酯瓶片有效产能万吨/年,占全球总产能的39%;市场需求量万吨,占全球消费量的29%左右,国内聚酯瓶片行业集中度高,前四家企业分别是逸盛万吨,华润万吨、三房巷万吨、万凯万吨,CR4达到69%。

从需求端来看,随着居民生活消费升级及观念转变,软饮料、生鲜食品包装消费近年来维持较高增速,带动瓶片需求大幅增长,到年底,国内聚酯瓶片消费总量达到.7万吨,5年平均复合增速达到13.45%,是聚酯系列中增速较快的产品,行业盈利水平整体较好,开工率维持80%左右负荷。

海外多国对中国聚酯企业加征反倾销税,近几年中国瓶片出口进入稳定期,净出口量从年的万吨,增长至年的万吨。

未来几年,聚酯瓶片仍然处于高速扩张期,年预计新增产能万吨,分别是仪征化纤50万吨、桐昆一期60万吨、万凯二期60万吨、四川宝生50万吨、逸普新材30万吨;年新产能万吨,产能增速分别达到20%,12%。随着更多新产能的投放,行业竞争会进一步增加,落后产能逐渐淘汰,行业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升。

3.3.乙烯产业链:差异化竞争,多元化布局

随着我国多套大型炼化一体化和煤化工深加工项目的建成投产,我国聚烯烃的生产能力不断增加,生产原料格局、装置分布状况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外依赖度不断降低,但国内进口体量依然偏大,当前乙烯当量缺口较大,仅年聚乙烯进口量就超过1万吨。

而根据工信部等六部门年3月28日印发的《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宗化工产品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乙烯当量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化工新材料保障水平达到75%以上。我国乙烯产业无论是从政策支持还是从产业空间上仍具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乙烯运输难度大、危险系数高,多以下游产品形式流通,其中聚乙烯是最大的消费下游,主要包括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年,全球聚乙烯产能达到1.4亿吨,主要集中在北美、中东、东北亚三大区域,合计占比67%。中国聚乙烯处于高速扩张期,年新增产能达到万吨,年均产能增速高达24.5%,年总产能达到万吨,产能占全球21%。产能的高速扩张使得进口依赖度不断减弱,同时行业盈利性下滑,开工率出现下降。

未来2-3年全球乙烯增速放缓:-年是全球乙烯产能投放的高峰期,其中年新增产能达到0万吨,年预计新增产能达到万吨:中国万吨、美国万吨、印度万吨,但-年,平均每年新增产能为万吨,乙烯投放进度放缓,原有产能逐渐消化,聚烯烃盈利有望逐渐改善。

聚烯烃差异化布局是关键:随着新建装置产能的不断增加,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通用料及中低端专用料产品已出现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严重、装置亏损的困难局面,而聚乙烯、聚丙烯等大宗聚烯烃产品的高端专用料牌号仍以进口牌号为主,同时国内市场还要面对中东等低廉产品的大量拥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因此,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推进聚烯烃产品高端化、差异化发展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高端聚烯烃领域主要包括两大类型:①大宗品种的高端牌号,如多峰及茂金属牌号的聚烯烃产品,高碳α-烯烃共聚的聚乙烯等;②特殊品种的聚烯烃树脂,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EVA)树脂、聚丁烯-1(PB-1)、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EVOH)等。

当前国内主要使用1-丁烯作为LDPE和HDPE的共聚单体,材料性能较高碳α-烯烃共聚体仍有差距,当前中国高碳α-烯烃严重短缺,年1-己烯产能仅7.5万吨(不含浙石化),1-辛烯未实现国产化,且海外高碳α-烯烃资源掌控难度大。浙石化2期有5万吨1-己烯产能,是生产高碳α-烯烃共聚的聚乙烯的关键原料,有助于浙石化在高端聚乙烯领域取得突破。

3.4.纯苯产业链:拥有上游资源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纯苯,隶属于芳香烃,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其下游产业链非常丰富,直接下游为苯乙烯、苯酚、苯胺、己内酰胺、己二酸等,同时也是多种热门材料的间接上游:MDI、PA66、ABS、PBAT、PC等。当前部分下游产品竞争日益白热化,国内纯苯缺口日益增加,掌握日益稀缺的纯苯资源意味着更强的成本优势,而浙石化两期项目合计有万吨纯苯,是国内纯苯产能最大的单一炼厂,奠定了其在纯苯-PO/SM-ABS、SBS、SIS;纯苯-BPA-PC产业链的成本优势。

近年来,全球纯苯呈持续扩张状态,近5年纯苯产能复合增长率3.4%,年总产能达到万吨,主要分布在亚洲57%、欧洲15%、北美14%三大区域,中国年产能达到万吨,占全球26%。

石油苯生产工艺主要有三种:包括催化重整、乙烯裂解副产芳烃、甲苯歧化,这三种工艺中苯均作为一种副产物存在,所以纯苯产能的增长更多的是受其它产业发展的影响。

从全球来看,纯苯未来是一种相对稀缺资源:从需求端来看,三大需求地缺口均呈放大趋势,欧洲从进入年以来,炼油产能不断下降叠加原料轻质化,纯苯产量不断萎缩,纯苯缺口增加;美国乙烯原料轻质化,石脑油比重不断下降,副产纯苯不断减少,纯苯进口需求增加;中国纯苯下游天量苯乙烯、己内酰胺、酚酮装置投产,纯苯供不应求,近两年进口量不断增加。

从供应端来看,当前日韩、印度、东南亚是全球主要纯苯输出地,但近几年海外炼化项目发展较为缓慢,新增产能不多,且乙烯装置本身纯苯产率不高,在采用混合进料后,纯苯产出进一步下降;同时中国PX的投产,进一步打压日韩PX负荷,造成纯苯产量减少,近两年日韩纯苯出口量出现明显下滑。所以从供需来看,当前全球纯苯面临进口地缺口放大,但出口区域出口量萎缩的风险。

年,下游新增产能集中释放,叠加终端需求旺盛,国内纯苯短缺,价格一度上涨到0元/吨,创几年来新高,进口量大幅攀升至万吨。

年-年,纯苯新增产能万吨,但下游仍处于高速扩张期,苯乙烯新增产能万吨,己内酰胺新增产能万吨,苯酚.5万吨,苯胺66万吨,己二酸万吨,下游折合纯苯需求高达万吨,供需矛盾突出,即使考虑到下游落后产能的清出,纯苯缺口依旧呈放大趋势。同时下游天量投产,产品同质化严重,会导致产业链竞争进一步加剧,而浙石化拥有万吨的纯苯资源,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4.公司成长性分析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影响我国石化化工行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基础化工原料产能相对过剩、高端化学品供应不足,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促进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差异化、定制化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大势所趋。高端石化新材料领域是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公司对新材料布局主要在浙石化、金塘岛、台州新材料产业园等基地进行。

4.1.浙石化基地重点打造EVA、DMC、PC等明星产品

浙石化30万吨EVA已顺利投产,目前可以全部产出光伏料级产品,未来光伏产业高度景气;20万吨DMC产能释放,受益于锂电需求,DMC仍有较大增量空间;1期26万吨的PC装置已投产,待2期26万吨PC投产后,浙石化有望成为国内领先的PC生产商,成本与规模优势显著。

EVA是乙烯、醋酸乙烯VA共聚物,是以高压聚乙烯为基础发展的新型材料,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0~00。与聚乙烯相比,EVA树脂分子链上接入的醋酸乙烯单体能够降低结晶度,提高其耐冲击性能、柔韧性以及填料混入性、热密封性。

EVA应用广泛,主要集中在光伏、纺织鞋材、电气等领域,下游消费结构:光伏料37%、发泡料29%、电缆料17%、热熔胶7%、涂覆7%、农膜1%,光伏料作为第一大消费下游,未来占比仍然有扩大趋势。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达到GW,根据光伏协会预测数据,乐观情形下,年全球装机容量有望达到GW,年均增速18%。下游需求高速增长,但我国EVA仍存在较高缺口,年全年EVA进口量达到.67万吨,进口依赖度54%,需求高增长与国产率低为我国EVA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空间。

我们采用电缆级EVA价格,乙烯和醋酸乙烯采用市场价格,并按照Basell管式法投资规模估算EVA利润水平,历史10年平均净利润约元/吨,平均ROE=29%。

4.2.金塘岛新材料园区项目稳步推进

公司目前在金塘园区规划新材料项目,年12月21日,浙江省舟山市举行金塘新材料园区项目签约仪式,根据舟山市政府和公司签订的合作协议,项目投资总额约亿元,依托舟山绿色石化基地0万吨/年的炼化能力,主要投资建设7条化工产业链项目以及配套工程,预计总产品量达到万吨。

其中橡塑新材料项目总投资95.9亿,年计划投资10亿元,完成工程量的10%。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60万吨/年聚苯乙烯、30万吨/年SBS、10万吨/年SIS、32万吨/年尼龙66装置。

聚苯乙烯/SBS/SIS作为苯乙烯的主要下游,项目建成后能消化浙石化的上游产品苯乙烯,解决拓展区上下游产品供应链问题,实现苯乙烯就地转化,缓解物流压力。未来原料苯乙烯供大于求,聚苯乙烯生产成本大幅下降,行业利润水平将明显提升。同时聚苯乙烯自给率仍然较低,仅70%左右,同时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地处长三角地区,是国内电子电器、包装容器以及日用品等聚苯乙烯下游产品的主要生产地区。

尼龙66一直面临国内供应短缺的问题,公司此次上马32万吨/年尼龙66装置,无疑将进一步增加我国尼龙66新材料自主供应,减少对外依存度。

4.3.台州新材料产业园

年11月12日台州市与荣盛集团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利用天然气、乙烷、LPG为原料开展以轻烃制烯烃向下游产业规划项目,打造高技术含量的化工新材料一体化融合基地。同时针对荣盛上下游产业链,建立客商库,有针对性进行对接招商,重点对接高端全生物可降解塑料(PBS)项目、PEKK特殊功能性树脂项目、环境生物降解改性材料及制品的研发和生产项目、复星新材料产业园项目等新材料项目。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1
查看完整版本: 荣盛石化研究报告石化为盾筑护城河,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