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鲜农产品零售业态的变革规律
零售业态演进的一般规律
和其所销售的商品一样,零售业态自身存在着生命周期。一种零售业态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不同的阶段,零售业态呈现不同的特征和发展态势:
1.导入期。这一阶段里,出现新的零售业态。新的零售业态具有差别优势,竞争者少,销售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在导入期,新的零售业态市场影响力还比较弱。
2.沙长期。在此阶段,新型零售业态发展加速,销售额、市场份额以及盈利都增长明显,向传统零售业态发起强劲的挑战。最早进入市场的新型零售商开始进行地区扩张,规模变大。而随着新的模仿者不断加入经营,同业态内的市场竞争程度加深了。
3.成熟期。新型零售业态的市场份额上升到较高的水平后会趋于稳定,这时就进入了成熟期。处于成熟期的零售业态,市场竞争激烈,盈利增长变缓,也开始失去原有的朝气和活力。
4.衰退期。原有业态成熟之后,日益受到更富于创新精神、更有活力的新的业态的竞争威胁,却反应迟钝,失去边际利润,销售额和利润减少,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明显处于衰退阶段,最终可能退出市场。
对于零售业态的生命周期可以作进一步的解释和分析。在实际中,零售业态的生命周期有多种表现形式:
1.经营成本决定的零售业态往复轮回。新型的零售商在刚进入市场的时候,都以低毛利、低价格作为其与传统的成熟业态进行竞争的手段,这是因为它们往往规模小,人员少,设施简单,经营成本低。
但是,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它们逐渐扩张,增加人员,购买更精良、更昂贵的设施,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这使它们成为成熟的零售商。但同时,它们的运营成本明显上升,因为高成本、高价格而丧失了竞争优势,在又一种新的业态的攻击下节节败退。而代替它们位置的新型业态重复着同样的发展模式,形成轮回。
2.零售业态专业—综合—专业交替循环。从经营商品的品类范围来看,零售商可分为综合型和专业型两种。综合型零售商经营的商品种类广泛,如百货商场;专业型零售商经营的商品范围较窄,专业性强,如药品店。在一定的时段,某一类型的零售商会占据主导地位,另一类型零售商居于次要地位。
但从零售业态整个发展历程来看,两种类型的零售商不断相互转化,主导零售业态呈现专业—综合—专业的交替循环,就象手风琴的一张一合。零售商一开始由于力量薄弱,商品范围狭窄;而成熟以后,容易发生商品攀升,增加了产品组合宽度,成为综合零售商;到后来,由于实行差异化、专业化战略,或者由于自身的衰落,重新缩小经营范围。
3.正—反—合的零售业态演变模式。零售商之间的激烈竞争是业态演进的主要推动力量。当传统零售商受到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新型业态的挑战时,往往会做出调整,采取模仿策略,学习新业态的优点,或者想方设法建立新优势;而对新型零售商来说,模仿学习则是件更容易的事情。这样,零售业态渐趋一致。在这个过程中,面对竞争反应迟钝,或者战略调整失误的零售商难逃衰落的命运。
生命周期规律己经为各国的零售业发展实践所证明,而且,有证据表明,零售业态的生命周期有缩短的趋势。凡是可以在零售业中观察到生命周期的地方,周期正变得越来越短,虽然同一时间条件下同一业态在不同的地方可能处于不同的时期。
环境因素对零售业态的影响
零售业态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存在的,必然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零售业态的变革综合反映了经济、社会、政治、法律、文化、科技及自然环境的变化。零售业态具有适应性行为,即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试图通过调整自身的组织形式来予以适应。
类似于生物的进化,每一种零售业态可以看作为一种经济“物种”,只有那些最能够有效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经受住“自然选择”的“物种”才能生存下来。零售业态就是这样“进化”的。
关于环境因素对零售业态变革的影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考察:
1.宏观经济状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及宏观经济形势对该区域的零售业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为一个区域的总体经济情况决定着该区域的购买力水平、消费习惯及市场竞争状况等,而这些正是零售业态存在的前提条件及经营决策的主要依据。
例如,经济萧条为折扣业态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精品专卖店多存在于富裕地区。据专家研究,与零售业态最密切相关的经济指标是人均GNP。发达国家零售业态发展的经验表明,当人均GNP达到美元时,人们就要追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人均GNP超过美元的时候,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特征。
2.人口与社会文化。市场是具有有效需求(即有购买欲望且有购买能力)的人构成的,人口规模是决定市场潜量的首要指标,人口结构影响消费结构和需求类型,人口流动导致市场结构变化,因此,人口环境是零售业态发展的重要约束条件。
社会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特定的态度和看法、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风俗习惯等。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文化特点存在差异,而且,文化因素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又随着社会发展而变迁。影响零售业态的文化因素主要包括宗教信仰、消费习俗和消费观念等,都对消费者的决策行为模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为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零售业态选择相应的组织形式并适时加以调整。
3政治和法律环境。零售业态的发展还要受到政治和法律环境的强制和影响。第一,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对零售业态产生强制性的约束效力。零售组织从产生到终止,所有行为都要受到各种法律法规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制约。第二,政府通过实施商业政策来引导零售业态的发展。
政府往往利用税收、补贴、金融、监管及服务等手段扶持或限制某一零售业态。必要时,政府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直接进行强制干预,以确保零售业态发展符合其政策方向。第三,存在其他具有政治影响力的压力集团影响零售业态。这种压力集团主要是一些类如保护消费者利益及保护环境的群众利益团体,它们通过活动影响社会舆论、立法及政府的政策,给零售组织施加压力。
4.科学技术环境。在现代零售业中,业态创新与科技进步高度相关。新型零售业态由于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经营方式全面创新,管理效能大为提高,易于为消费者所青睐,得以在与传统业态的激烈竞争中取得优势。例如,条形码技术对于超市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使得网上购物和电视购物成为新的潮流。科技进步不断为零售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着零售业态的革新。
5.自然环境。这里的自然环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资源与生态环境。随着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兴起。这对零售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的选择、检测、包装、售卖方式等各项经营活动都必须考虑环保要求,但也给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零售业态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机遇。
第二,地理位置。零售组织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即地理位置条件对其经营有关键性的影响。在确定经营场所时,不同的零售业态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所适合的商圈和地段,而一旦所处的地理位置条件发生改变,其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营销渠道变革对零售业态的影响
营销渠道又称分销渠道,是指某种产品或劳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时,取得或帮助转移这种产品或劳务的所有权的所有组织或个人(菲力普·科特勒,)。营销渠道成员包括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以及运输商、广告商、咨询商、服务商等。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营销渠道一直在发生着变革,目前主要呈现三大趋势:
1.营销渠道势力平衡的转移。长期以来,渠道是以生产商为中心组建起来的,生产商占据着渠道的主导地位。零售商由于一直处于分销链中的最后位置,被认为是“制造商下游渠道的倒卖者”。然而,自上世纪70年代起,渠道势力开始发生了重大转移,零售商日益强大,成为营销渠道的领导者,终端对渠道的控制力越来越强。
2.渠道结构扁平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市场交易极大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便利的交通运输使商品的物流速度空前提高;同时,需求日益个性化的消费者在营销渠道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越来越高。与此相适应,营销渠道的层级短化,渠道结构日趋扁平。
3.渠道系统一体化。
结语
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在日益激烈的渠道竞争中取得优势,渠道成员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直接联合或延伸经营范围等方式,来加强自己对营销渠道的控制。这使得渠道系统出现一体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