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原来想的是互联网+,觉得把互联网跟传统产业加在一起就能够发生神奇的转变。但我们真正要的是互联网x,是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工具、互联网思维,和某一个行业的基本规律碰撞,重构和创新。
这一段摘自曾鸣的《看十年》。之前不是说要出一篇未来十年、二十年的变与不变的文章嘛,开稿了好久,想到了一些方面,但是整理成一篇的话只能说个大概,也一直没能定稿。看到这一段时候,刚好想到了新零售,也专门开一篇谈一下看法。毕竟主业其实是负责新零售电商的前端商城产品经理。
如果说新零售,是对线下的传统零售的突破,那其实新零售的变革早在互联网的PC时代就已经发生了。电子商务的兴起,实现线上的零售业务。以淘宝等电商平台的兴起为开始,在线上建立了基础的客户与供应商、店主的连结,这是1.0的新零售。
2.0的新零售,主要也是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电商为主。线上商城的购物体系,支付体系、物流体系等多种服务配备也基本齐全,电商生态逐步完善。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扩展了很多场景,各大电商平台也在这个时候发展势如劈竹。除了阿里系的淘宝天猫之外,京东也崛起成为第二大电商平台,此外还有个大大小小的各种细分类型的电商平台也应势而起,争夺着线上流量。
所以线上流量成本越来越贵,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APP时代,用户的获取成本已达元。头部电商平台也下沉到农村刷墙、建立站点来吸引新用户。但是主要的线上流量整体还是趋于饱和(拼多多捕捉到了下沉的用户购物现象不展开)。
2.0的新零售也是以O2O的开始,O2O的代表主要还是以团购模式的兴起,线上连结线下的服务。风靡一时的百团烧钱大战,最后也是用真金白银的补贴来教育市场,引导用户行为。
但是这种线上与线下的连结,更多的还是偏向引流至线上业务,把线下的业务转移到了线上,也是一种吸引流量的引流方式。以美团为例:通过高频的外卖引流用户,然后分流至平台的其他业务,渐渐的把各种生活服务搬上来美团。
随着电商平台的迅猛发展,淘宝双十一近几年的突破亿元的用时已经越来越短。同时,实体门店及商业地产的租金、人力等成本压力的增加,传统的零售门店也越来越式微。
传统线下实体店铺已死的话题不绝于耳,连万达这种传统的商业地产巨头都试图把线下业务复制一份到线上,开展电商业务。
但至今,线下门店也一直还活着,反而线上流量越来越贵,且趋于饱和,于是有了现在促活线下门店的3.0新零售。
现在的3.0新零售业态,就是马云口中的“新零售”了。但其实这个3.0的新零售,是在美团和饿了么的配送体系的完善,生活服务逐渐在线化等方面,这种2.5新零售的基础上,实现的一个跃迁。
现在的3.0的新零售,不是简单的原来O2O的形式,线上连接线下。而是颠覆了以为线下实体门店的概念,把门店重新定义为“仓库”,一个门店就是一个仓库,为一个门店仓的作用,重构“人”“货”“场”的形式。
有仓库就有对应线上体系的配送,周边无处不在的7-11、全家、夫妻类型的便利店,这种小门店也是一个仓库的作用,货架摆放着货物。通过线上的配送,扩大门店服务的范围,提高门店的坪效,促活线下实体店。
也得益于饿了么跟美团、京东到家的等同城物流体系,其实还有大大小小的同城配送公司。正是由于现在这种物流体系的成熟化,才衍生出今日的新零售。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2.5到3.0的一个新零售的跃迁。
之前也有看到一篇文章,说新零售是趋势,而不是风口。这个观点我也是很认同的。而且现在的新零售大部分只是把线下的门店业务搬到线上来,以此提高线下坪效,从技术到业务,以后还会有很多场景很多机会可待挖掘,进一步的实现万物互联。
新零售也是一种生态,围绕着这个生态做服务,也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大数据对不同类型的商家的应用,做零售商家的后台服务,即新零售的saas系统。利用数据,把传统零售门店的商品数据展示在互联网上面,利用算法精细化,精准向目标用户展示数据。
小程序的兴起,也是一个对新零售来说利好的消息,可以开发出更轻量的程序,现在app的流量成本已经很贵了,用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