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3/11/1 21:31:00
巴顿将*曾说,衡量成功的标准,不在站立顶峰的高度,而在跌入低谷的反弹力。过去这一年,京东零售用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为这句话做出了最好的证明。年1月,淡马锡清仓了自己持有的京东股票。当时,京东股价已经从年初的50.68美元高点,一路跌到19.21美元,跌幅超过60%,但仍有超过一半的分析师继续看空京东,各家机构纷纷也仓惶减持离场。然而,只用了12个月,京东的股价就重新回到了35.95美元,年内涨幅超过80%。这个跌宕的股价走势,同样也是这家电商巨头,在内忧外患交困之下,以果决变革一路杀出困境的发展轨迹。至暗危局年12月,担任京东商城轮值CEO刚刚半年的徐雷,拉着京东商城的20多名核心高管,在广东肇庆开了个会。一开,就是三天三夜。核心目的只有一个:为危局中的京东零售业务,找到突围方向。会议开始前,徐雷特意让经营分析部门,成立了一个名叫至暗时刻的新项目,用来提醒高管们,京东商城面临形势的严峻程度。从财务数据来看,在年第四季度:京东的季度GMV增速,从前一年同期的33.1%,下降为27.52%,首次跌破30%。收入增速,从前一年同期的61%,下降为41%,降幅达33%。降幅活跃用户增速,从前一年同期的27.6%,下降为4.38%,降幅达85%。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从前一年同期的9亿人民币,扩大至48亿人民币,亏损增幅达%。财务数据背后,是更加危险艰难的趋势走向:外部,竞争形势日益残酷。新一轮的互联网寒冬来临,移动人口红利殆尽,网络零售红利消失,行业竞争重心从增量圈地,变成了更加激烈的存量厮杀。内部,大公司病日益沉重。十多年的高歌猛进,让很多人用欲望代替了逻辑,唯KPI论和交数文化盛行、部门墙越来越高、缺少统一经营逻辑、对外界变化反应迟缓,对客户越来越傲慢……如果停在原地,至暗时刻已为时不远。然而,船大调头难。作为一个拥有3万多名员工的庞大组织,京东商城要力挽狂澜,扭转倾颓大势,又谈何容易?达成共识时光倒转,在年底,京东也曾经历过增速放缓、组织臃肿、士气低迷的艰难困顿。当时,是刘强东重回一线,连番整肃,裁员换血、架构调整、业务优化,才让京东拨乱反正,重拾增长。而在年末,京东零售业务线的这场突围,走的却是另一条路。无论是刘强东本人,还是徐雷等其他京东高管,都没有自上而下的、一锤定音式的独断。而是所有与会高管先集体讨论,然后分组PK,最后一起投票,最后一起得出决议。在京东的历史上,这样的决策方式,是第一次。而且,会议过程极其激烈。仅仅是确定经营理念,就讨论了6个小时。甚至在95%内容已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所有人还围在大屏幕面前,激烈争论了45分钟,最终才达成框架性决议。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启动变革?徐雷说,这不仅是一个决策过程,更是一个统一思想,达成共识的过程。所有变革在成功前,都会有一些艰难的决定,有一些激烈的矛盾。而在徐雷最看来,整个团队能否发自内心地理解和认同,是一场变革能否成功最重要的关键。京东商城的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则将未来可能的冲突与影响,提前降到了最小。比如,所有与会高管都要对各个业务进行健康诊断。那些看上去指标漂亮,但不补贴就没有订单的项目,伤害用户利益或合作伙伴利益的项目,都必须果断关停。而有些看上去赔钱,但对提升用户体验,长远价值大于损失的项目,则继续保留。每一个项目,是关还是留,都不是由徐雷来决定,而是经过所有人的判断、争论和集体投票后,最终得出的结果。于是,不管哪个项目被关掉,都不会为变革留下隐患。就这样,在激烈的讨论之后,变革的顶层框架达成共识。10天后,京东商城正式宣布最新组织架构调整。40天后,京东商城升级为京东零售集团(以下简称京东零售)。变革开始。新的红线肇庆会议的四天四夜讨论,最后总结形成了一句话:以信赖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正是变革之后,京东零售的经营理念。乍一看上去,这只是一句粗略空泛、挂在墙上的标语口号。无论信赖、客户,还是价值,每天都有无数人、无数企业挂在嘴边。但当这三个词,成为京东零售员工行为规范的底线和红线,情况就开始转变。每一家企业的每一个产品、每一笔业务、每一次管理,背后都是由无数微小的决定组成。某个业务要不要做、某个品牌要不要合作,某个供应商选A还是选B,某个人的考核是A还是C……在不同的价值观导向之下,会有不同的结果。徐雷说,在京东零售蒙眼狂奔的时代,京东对于人才的考核也是工厂式的,以GMV和财务指标为导向的。这种业绩考核体制,只会让团队沉醉于数字的增长,最终导致一些短期利益至上的行为被纵容、一些不符合客户价值的事情发生。比如,一些项目靠补贴投入拉动,长远也看不到扭转可能,只要停下来,用户和收入就断崖式下滑。但最终来看,GMV的增长还是要追求的,但那只能是结果,而不能是出发点。否则,动作就一定会变形。现在,京东零售变革之后的目标,已经转变成了有质量的增长。用徐雷的话来说,就是三个坚决不干:以长期利益为代价,获取短期利益的事情,坚决不干。盲目投入资源,没有独特价值创造的事情,坚决不干。盘剥合作伙伴、饮鸩止渴的事情,坚决不干。比如,过去有一段时间,京东内部过于聚焦数据和成本,对用户体验重视度不够,而现在,京东零售的业务和服务要降低成本,都必须要以优先保障用户体验为前提。无限可能京东零售的变革,除了价值观的调整,还有组织架构和业务能力的优化提升。近几年来,一个最重要的行业趋势,就是零售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从线下卖场到线上商城,从社交电商到直播购物,从生鲜超市到无人商店,任何可以触达用户的地方,都有可能成为全新的零售场景。每一个场景,都是机会,可能带来新的交易和收入。每一个场景,也都是挑战,新玩家和新模式不断出现,不断加速赶上。京东已经从行业颠覆者变成了被挑战者。徐雷说。而现在,京东要做的就是,从以前的单纯以货为中心,变成以客户为中心。这是一个面向未来零售战争,必须进行的转变。在年底的组织架构调整中,京东零售业务线的组织体系,就从以品类为中心的纵向架构,变成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横向架构。调整前,主要分成大快消、电子文娱和时尚生活的三大事业群,每一个事业群的业务纵向打通,围绕不同的业务品类展开经营。而调整后,变成了前台、中台、后台三条线:前台快速洞察和响应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服务,进行面向客户的产品创新和精细化运营。中台将京东10多年沉淀积累的供应链、技术、营销、客服、基础平台业务等专业化能力,进行标准化、组件化、平台化、系统化,为前台做好赋能和支持,打造核心能力的竞争壁垒。后台承担组织及业务变革的整体协调和支撑。通过这样的架构,京东更可以将自身多场景的、数字化、智能化的核心能力体系,开放给外部合作伙伴,共同围绕用户的需求,不断开发无限的场景。这样,无论是怎样的全新零售场景,京东都能够快速进入,始终在最适合的时间、最适合的场景,给用户提供最适合的商品及服务。在年,我们就已经看到,京东在大量业务场景上都有了更快的反应速度,并与合作伙伴有了更多的创新合作,对市场的触觉更加敏锐,执行力也日益强大。比如,主打下沉市场的京喜,年9月全新上线,三个月就跑出了惊喜速度,日均订单量稳超百万,在双11期间更为全站带来了近4成的新用户。比如,打通京东超市、品牌伙伴及社会化网点的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物竞天择,实现了运营成本超过50%的平均节约,同时让用户平均只需2小时、最快半小时就会收到商品,合作伙伴也得到更高收益,计划未来三年累计成交亿。比如,通过京东的供应链协同,为消费者提供生鲜产品的7Fresh七鲜生活和七范儿两大创新业态,都在年内成功落地。比如,将京东组件化、积木化的技术能力,开放给合作伙伴的零售SaaS解决方案开普勒,今年双11,为京东引入了超过10%的交易额。比如,通过海外大厂直接采购,打造进口商品绿色通道的京东国际,已经摆脱了前几年的亏损,通过安全性和功能性,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价值。比如,为三四线下沉市场人群提供金融、物流和商品一站式服务的惠民小站。目前已经超过4万家,招募了6.5万名合伙人,覆盖全国多个区县和8万多个乡镇。比如,通过京东数据,帮助合作伙伴和客户提升产品体验的C2M反向定制合作,将产品需求调研时间减少了75%,新品上市周期缩短了67%,未来三年的累计成交额预计将达到亿元。比如,为大中型企业提供服务的企业服,年为超过家大型企业客户和超过万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了服务,交易额超过亿元。……这样的变化,已经数不胜数,而且还在不断演进,时刻创新。制度落地要在京东零售这样一个复杂组织里,推行如此深刻的变革,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徐雷的办法,是在业务决策时,在资源分配时,在绩效考核时,都以客户和价值作为标准、作为依据、作为导向,用制度让每一个员工都加入到变革中来。由于京东管理结构相对扁平,徐雷的工作非常繁杂,时间非常宝贵。用他自己的话说,在公司里开的每一场会,最少都得有1个亿的价值。而在年,徐雷只有一个例会,是每周都必定参加的。每周一下午,京东前台的所有运营,都会用接近2个小时的时间向他汇报,其中最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