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阿里巴巴()宣布,拟投入亿港元(约36亿美元),直接和间接共持有72%股份,成为控股股东,将会把合并至其财务报表中。
这些年,阿里巴巴一直在买买买的路上越走越远,有钱就是任性。
从私有化银泰商业,到入股苏宁,近年来,在新零售领域阿里巴巴动作频频。
那么,曾经重金买入的三江购物,如今发展得怎么样了呢?
本篇菜头为大家解读马云收购“三江购物”的全部过程
年11月18日,三江购物发布公告:公司拟以11.11元/股的价格向杭州阿里巴巴泽泰发行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5%的股份。
同时,和安投资于年11月18日与杭州阿里巴巴泽泰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将其持有公司9.33%的股份转让给杭州阿里巴巴泽泰。
阿里巴巴泰泽是阿里巴巴集团%控股的全资子公司,相当于阿里巴巴集团变相完成了对三江购物的收购。
那么,马云为什么要频繁地收购线下零售公司呢?
众所周知,多年以来,马云一直是新零售的倡导者。阿里巴巴也一直在寻求同线下的合作机会,在阿里巴巴收购三江购物之前,已经通过参股的方式入股了银泰百货、苏宁易购等公司。
年阿里巴巴入股三江购物,相当于阿里集团对于商超业态的首次布局,进一步完善新零售的构想。
然而,从年8月份阿里巴巴入股三江购物以来,4年时间过去了,如今的三江购物发展得怎么样了呢?
当前的三江购物,是否达到了此前阿里巴巴的预期?
整合低于预期
三江购物是一家在年成立于浙江宁波的中小型商超连锁店,于年3月在上海交易所上市。
三江购物营收数据
然而,上市后的三江购物并没有按照招股说明中预期的规划发展,受到电子商务的冲击和整体商超零售业增速放缓的影响,三江购物在上市当年达到业绩顶峰。在年之后,营收和利润便双双开始了走向了持续下滑的通道。
阿里入股三江购物对其业绩有所改善,但远远低于市场预期。
我们从公司的营收和利润数据看出,在阿里巴巴收购三江购物之后,其营收从年开始小幅反弹,利润也有所改善。
当然改善的幅度和增长的速度都是远远低于市场预期的,并且,公司利润的增长主要还是来源于资本结构的改善,因负债率降低和利息收入增加所调节出来的利润。
三江购物的利息收入逐年增加,当前已经成为公司主要利润来源。
公司利息哪里来的呢?
除了阿里入股带来的资金以外,年9月,三江购物还进行了一次定向增发,融资近15亿元。
不含阿里的投资,公司上市以来累计融资21.74亿元,这个数额远远超过公司上市以来累计产生的经营利润。
换句话说,三江购物通过二级市场融钱,吃利息,经营一般。
如果从资本的角度看,三江购物无疑是一家烧钱的公司,公司上市也有极大的圈钱的嫌疑。
从各个角度看,三江购物都是一家平庸的公司,那么这么一家平庸的公司,马云为什么要去投资呢?
实际上,阿里巴巴入股线下商业,不完全是基于利润来考虑,更多的是考虑入口资源。
入口抢占
何为入口:在线上流量越来越贵(用户增长遇到瓶颈),用户增长接近天花板的时候,抢夺线下的入口就成了互联网巨头们的必然选择。
腾讯入股永辉超市,京东和沃尔玛的融合都是一样的道理。
就比如当年阿里巴巴投资苏宁的时候,看重的也是苏宁的线下入口资源,阿里巴巴和苏宁的换股,为苏宁带来了超额的回报,但也为阿里巴巴带来了增量用户,各取所需。
因此,表面上看,这些巨头们投资的大量线下商业都没有带来很好的利润,甚至很多还是烧钱和持续亏损的,但这些互联网大佬仍然乐此不疲地进行投资,就是这个道理。
抢占入口资源,靠线上的垄断,通过边际收入来获得更高的回报。
垄断流量入口,抢占人头资源,最后羊毛出在猪身上,这才是大佬们投资线下商业的核心逻辑。
所以大佬们看上的公司,未必是适合普通股民投资的标的,大家盈利的点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