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蒋介石,与宋家三姐妹之一宋美龄的感情史 [复制链接]

1#

蒋介石与宋美龄这桩举世瞩目的婚姻,从一开始就为人所津津乐道,而这也注定了他们的婚姻生活无法平凡低调。世人几乎都认为,蒋介石选择宋美龄,完全是出于政治和财富方面的考虑,说苛责点,这就是一桩建立在交易基础上的婚姻。

可是,真正的中美合作,是两个人结婚就能完成的吗?如果我们能够挤出这桩婚姻中积累了数十年的有关政治偏见的水分,也许会发现,真正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并不是这桩婚姻本身,而是站在不同立场上的政治人物给它添上的浓墨重彩罢了。

简单地说,蒋介石与宋美龄这对夫妻,也不过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对普通夫妻而已。

1

宋家宋美龄

年3月5日,上海商人宋嘉树和妻子倪桂珍迎来了他们的第四个孩子,一个胖嘟嘟的小女孩。虽然不是上帝给予他们夫妇的第一个礼物了,但虔诚的基督徒宋嘉树与倪桂珍还是做了祈祷,感谢上帝的恩赐。

宋家,是一个西方味道很重的家庭。虽然宋氏夫妇是地道的中国人,但宋嘉树九岁时就到了印度尼西亚讨生活,十五岁时坐船偷渡到美国,得船长栽培,成为了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辗转回到中国之后,宋嘉树虽然离开了赖以生存的“美国圣经会”,但其内心的信仰从未改变过。而他的信仰,也影响到了他周围人的身上。

这个刚出生的女儿,宋嘉树给她取了名,叫“美龄”。这样,他膝下便有了长女宋霭龄、次女宋庆龄、长子宋子文、以及三女儿宋美龄这四个孩子了。

此时的宋家,住在租界旁的一栋新房子里,气派的上海式小洋楼,华丽的屋内装修,周围绿树环绕,幽静宜人。可以说,宋美龄是幸运的,因为她注定将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富家女子。

宋美龄有两个榜样式的好姐姐,尤其是年长她八岁的大姐宋霭龄。宋美龄既爱大姐,也敬大姐,处处效仿,不敢落后。也是因此,在宋美龄五岁时,她便提出了要像大姐一样,进入马克迪耶学校上学的想法。

宋嘉树夫妇对这个自小就表现得比同龄人更聪明也更外向的小女儿从来不担心,便依照女儿的要求送她去上了学。

果然,在学校里,宋美龄根本感受不到什么课业的压力,她几乎是半玩半学,就能把功课做得很好,争强好胜的性格自小就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也使得她小小年纪,就成为了学校里面的“名人”。

在宋美龄七岁的时候,大姐做出了另一个表率,她要单枪匹马到美国念书了,这当然也是父亲宋嘉树的主意。夫妻俩把女儿送到美国读书的举动可谓是开了中国风气之先,消息一传出,震惊了大上海。

像别的有钱人家,养了女儿,顶多是为女儿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然后准备殷实的嫁妆就够了。也是因此,当时大家都不赞成宋嘉树把女儿的嫁妆钱作为增长知识的投资。但宋嘉树丝毫不理会,为女儿举办了惜别宴会,然后托正要去美国的老友一路照顾女儿。

大姐宋霭龄走后,宋美龄不争气的落下了眼泪,但她也在心中暗暗发誓,自己也要追随姐姐的脚步。

年,宋家再次决定,把二女儿宋庆龄也送到美国韦斯利安学院学习。这时,十岁的宋美龄来到父母面前,郑重其事地宣布,她也要随二姐一起去美国念书。母亲听后一脸错愕,说道:“可你才十岁,怎么能照顾好自己呢?”

宋美龄满脸自信地回答道:“有什么不能的呢?再说还有姐姐们啊。”看父母均蹙眉不言,宋美龄接着说道:“爸爸妈妈,上个月我生病了,你们答应过我,只要我听话,乖乖接受治疗,那么不管我要什么,你们都会同意的。现在我提出我要的,那就是跟二姐一起去美国念书,你们可一定要信守承诺。”

就这样,她辩嬴了,父母同意了她的要求。宋庆龄和宋美龄在姨妈和姨夫的陪同下一起去到了美国。

在美国的第一年,姐妹两寄宿在新泽西州的一所学校里学习语言,到了年正式转入韦斯利安学院。

早韦斯利安学院,宋美龄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不仅漂亮,还十分活泼。虽然年纪不大,但宋美龄非常有主见,她喜欢的事情会努力去做,不喜欢的,即便有规矩约束着,她也依然会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处理。

比如说上音乐课,老师指定要学习某一首曲子,可宋美龄偏偏就不喜欢,她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乐曲练习,到了考试的时候,她只告诉老师:“我不爱弹您布置的那首曲。”然后便自顾自地用自己练习的乐曲交差了。

彼时,宋氏三姐妹是韦斯利安学院为数不多的中国人,她们身上有着中国人那种认真、刻苦且肯钻研的特质,很受学校老师的喜爱。但比起大姐的城府、二姐的冷静,宋美龄则显得更活泼可爱,狡黠且爱耍小聪明。

后来三姐妹成为中国政坛的风云人物,远在大洋那端的韦斯利安学院也因为是她们的母校而声名鹊起。

2

美好的初恋

年,大姐宋霭龄学成归国,二姐宋庆龄仍旧在韦斯利安学院学习,宋美龄则被转到乔治亚州皮德蒙特市念公立学校以完成她八年级的学业,她被安排住在大姐一个同学的母亲家里,在生活上也有个照应。

三年后,宋美龄已经十六岁了。二次发育的她渐渐告别了小女孩,出落成了一个丰满的小女人。不过因为个子不高,且有些胖嘟嘟的,在个人形象上并不出众,属于长相平凡的一类。这一年,二姐从韦斯利安毕业,准备回国。也是考虑到宋美龄只身一人,家人便把她转到了离哥哥宋子文较近的威尔斯利学院上学。

威尔斯利学院,是一所一流的女子文理学院,成立于年,地处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城西的小镇威尔斯利,为美国“七姐妹”女子学院之一。

在这所学校,宋美龄主修英国文学,兼修了哲学,并选修了包括天文学、历史学、植物学、英文写作以及音乐等多门课程。在英国文学和哲学方面,宋美龄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也给全校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年龄的增长,宋美龄的个性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她喜欢冒险,甚至有些胆大妄为,穿着作为校服的水手上衣的她剪短了头发,更显得男孩气十足。精力充沛的她几乎对所有事情都充满了好奇,也参加了很多活动。虽然她的成绩并不是十分优秀,可是人缘却很好。

可惜,这些人都不足以引起宋美龄的兴趣,这时候她身边最亲近的异性,只有哥哥宋子文。

年的夏天,身在异乡的宋氏兄妹无法回家过暑假,便计划着一起出游。一个飘着小雨的午后,宋美龄来到哈佛大学,在接待室里等着哥哥,这时候,突然一张东方面孔闯进了他的眼帘。

来人眉清目秀,却有一丝谈谈的忧郁,眼色的惆怅与之略显瘦削的身形相得益彰。接待人员礼貌地问他找谁,当他吐出“宋子文”三个字的时候,宋美龄眼前一亮。她迅速在脑海回想着,哥哥是否有这样一位朋友,这时只听得宋子文欢欣雀跃的声音:“兆铭、美龄,你们都来啦?”

原来,这位忧郁小生便是哥哥时常挂在嘴边的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好友刘纪文(字兆铭),刘纪文此时也注意到了宋美龄。虽然说,刘纪文在孙中山先生身边已经见过宋霭龄和宋庆龄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位小妹竟比两个姐姐更加耀眼美丽,这让他心跳加速。

三人相约着进行了一场短途旅行,朝夕相处中,刘纪文被宋美龄的聪明活泼和独特见地深深吸引,而宋美龄也了解了刘纪文之所以面露忧郁之色,是因为一场凄美无果的爱情。

对女人而言,有故事的男人永远是无法抗拒的,因为他们从过往中沉淀出来的内涵和气质,能够让女人因为好奇和心疼而泥足深陷。果然,刘纪文为了宋美龄推迟了回日本的行程,而宋美龄也深深爱上了这位有故事的男人。

关于这段感情,宋子文起初是反对的,但后来宋美龄还是说服了哥哥,并在哥哥的见证下,与刘纪文订了婚。

其实自从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宋美龄对国内的政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何况大姐二姐先后成为孙中山先生的秘书,身处政治漩涡的中心,这更是让他乡的宋美龄牵挂。于是,宋美龄暗下决心,完成学业后一定要回到中国,发挥自己所能。

3

陌生的祖国

年8月,宋美龄正式踏上归程。经过漫长的海上行程,她终于可以闻到家乡的味道了,阔别十年,家乡已是烽烟四起,祖国山河满目疮痍,美龄的心头不觉蒙上一层阴云。正所谓“近乡情怯”,再勇敢的宋美龄,在船靠近上海港的时候,还是显得有些惶惑不安。

码头上,宋美龄见到了阔别多年的父母。双亲明显地老了,尤其是父亲,胖了,动作显得很迟缓,再也不可能像从前那样把她高高举过头顶。宋美龄强忍着那快要夺眶而出的泪水,随父母一同上车回了家。

回国后的宋美龄开始努力适应国内的生活,积极地参加各种交际活动,她的外向和聪慧很快在圈子里引起了波澜,这位留洋美国的大小姐一举一动都透露着“洋人范儿”,衣着打扮更是旁人所不能比的新潮。更重要的是,这位大小姐不是个绣花枕头,她不但长得漂亮,还有着属于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与此同时,父亲也在紧锣密鼓地为她物色结婚对象。

在二女儿宋庆龄私奔的阴影下,面对这个最宠爱的小女儿,宋嘉树寄予厚望,眼光颇高,铆足劲要给宋美龄挑选一个各方面都无可挑剔的男人。

挑来挑去,宋嘉树最终把目光放在了卫理公会的一个姓周的小伙子身上。此人一表人才,重要的是对宗教事务也非常热心。

拗不过父亲的强烈要求,宋美龄同意和小周见了面,但这样的平凡小生却无法打动宋美龄。可是父亲似乎显得很迫切,希望宋美龄能够多多与小周培养感情。也是在父亲一再念叨之下,宋美龄终于向父母坦白:“我在美国的时候已经和哥哥的好友刘纪文订婚了。”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宋庆龄丢下家里私奔,宋美龄又在外国与人私定终身,这宋家的女儿一个个,不把父母气死不甘心似的,受不住打击的宋嘉树陡然病倒了。

宋美龄没想到父亲会如此生气,看到躺在床上眉头紧锁的父亲,她的心中着实像被谁狠狠捏了一把。为避免家庭不快,她决定闭口不谈这件事情,缓一缓再说。可宋嘉树的病却一直不见好。无奈,医院检查。

很快,检查结果出来了。宋嘉树原来是得了胃癌,还是晚期,这就意味着没有什么康复的可能性了,宋嘉树也只能依靠药物维持,慢慢地等待死亡。

年5月3日,宋嘉树因病逝世了。父亲宋嘉树离世之后,宋家便只剩下宋美龄陪伴着母亲住在霞飞路的家里。心力憔悴的母亲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祈祷上面,把家中的大小事宜都交给了宋美龄。

年,已经回国两年的刘纪文终于和宋美龄见面了,细细算起来,这对恋人已经整整分开五年了。五年时间,两人之间也有了新的变化。

久别后初见面,彼此都察觉到了一种陌生的不适应,看到仪态大方气质典雅的宋美龄,刘纪文的内心竟产生了小小的自卑,虽然此时的他已经成为了孙中山部队中的军需处长,但相比较起宋家三小姐的显赫背景,她的确不算什么。何况他早就听说宋美龄在上海滩掀起的风潮,这样一个万众瞩目的如明星般的女子,他显然有些高攀不上。

宋美龄也察觉到了刘纪文内心的彷徨,说实话,她自己心中也有这样的想法,要说当年在美国相识,他们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平等恋人的话,而今的她似乎有些高高在上了。两人相聚不久,刘纪文因为公务在身,不得不返回广州。

刘纪文走后,直到第二年的夏天,宋美龄才抽空去了一趟广州,再见到未婚夫的时候,对方告知她一个消息,说他将被派往欧洲做长期考察。宋美龄心里很清楚,刘纪文并非是去欧洲的唯一人选,只要她说一句“你不要去”,刘纪文必然会选择留下,但踌躇的她最终没有勇气开口。

人都是自私的吧,把刘纪文留下来,就代表着要把自己的一生都交到这个人手上,可这个人到底能否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呢?宋美龄问了自己无数次,却也得不到答案。

既然不确定,不如早早放手。

刘纪文走了,他们彼此心中也十分明白,曾经相知相爱相许的婚姻,算是画上句号了。

4

宋美龄与蒋介石

年初,宋美龄应邀参加一个社区基督教晚会。也是在这里,她邂逅了此生的真命天子蒋介石。

起初,宋美龄对蒋介石并没有太深的印象,只记得一个操着浓重江浙口音的光头,在姐夫面前毛遂自荐,希望能完成赴苏联考察任务。此时,生性喜欢交际的她正忙着在晚会上出风头呢。

然而蒋介石却不同,只是第一眼相见,他便被宋美龄的风姿吸引住了,无论是美貌,还是谈吐,她都是蒋介石心中的不二人选。一时间,他的正房、妾室和新婚不久的妻子都被比下去了,在宋美龄面前,那三个女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无疑,宋美龄的出现,在蒋介石的心湖中,重重地投下了一枚石子。蒋介石是这样一个人,他从不会掩饰对女人的喜爱,只要看上了,便会说出来,只要想得到,便会不顾一切,甚至死缠烂打。

果然,没过多久,蒋介石便对孙中山表达了自己对宋美龄的仰慕之情,希望孙中山可以成人之美。同时也信誓旦旦地表示,他已经和发妻离异,且与侍妾姚冶诚再无瓜葛,却独独不提那新婚妻子陈洁如。

孙中山对蒋介石的态度不置可否,他没有直接将对方的意思转达给宋美龄,而是告诉了妻子宋庆龄。宋庆龄在知道后,她的态度十分坚决,绝不同意自己的妹妹和一个已经有了三妻四妾还朝秦暮楚的男人在一起。

见宋庆龄如此排斥自己,蒋介石决定直接出击,他给宋庆龄写了一封信,说道:“如果美龄小姐能够与介石同舟共济,则介石后半生幸甚!”宋美龄读过信后,笑着将信扔进了垃圾桶。这样,也就等于判了蒋介石的“死刑”。

可是,有些事就是这么奇妙,你越是觉得不可能发生的事,就越是稀奇古怪地发生了。

自年初遇宋美龄后,蒋介石隔三差五地总会给宋美龄写信,不管不顾地说些心得感受,也不管宋美龄会不会回复。不过,宋美龄对蒋介石并无什么好感,在她的心中,蒋介石不过是众多追求者之一罢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宋美龄突然发现蒋介石越来越红了,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了。渐渐的,宋美龄也开始对这个“光头”刮目相看了,也接受了蒋介石的追求。

年12月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在上海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这一天,宋美龄正式成为了“第一夫人”,虽然此时的蒋介石还处在“下野”时期,但他们心中都很清楚,如此情况只是暂时的,蒋介石必然会重登高位。

而对于宋美龄而言,那一天来得越快越好。因为她不是一个满足于虚名的人,她更希望的是自己能成为名副其实,能掌控国家大事的女人。当然,之后的她确实成为了她理想中的人。

从二次北伐战争开始,前后五六年的时间,宋美龄一直跟随着蒋介石东征西讨跑遍全国,她吃过苦,受过累,甚至负过伤,她用自己非凡的外交手段,为蒋介石拉拢了不可多得的支持力量。为了丈夫的事业,宋美龄可谓拼尽全力,付出所有。这也无怪乎蒋介石对她的敬重和宠爱了。

蒋介石的一生,除了母亲王采玉外,从不会把任何女人的话放在心上,他一向独断专行,说一不二,对于前面三位夫人,他也从没有过“听听对方意见”的念头,但对于宋美龄,他却不敢小觑,很多事情都要“商量着来”,宋美龄也成为了他事业上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5

宋美龄最后人生路

解放战争后,国民党退守台湾已成定局,剩下的,就是肮脏不堪的转移财产的过程了。高官政要绞尽脑汁,动用关系,把这些年非法敛到的财产转移出去,不是云到台湾,就是运到美国。

蒋介石和宋美龄也一样。蒋介石在辞去总统职务后,火速赶往溪口老家会见了江防总司令汤恩伯,并且利用和青帮的关系,转移了很多黄金和文物。最后,夫妇二人乘坐炮艇前往台湾。

年,宋美龄在台湾成立了“中华妇女反共抗俄联合会”。

这个以她为核心的组织,在她的强大斡旋能力下迅速壮大起来,也使得她自身的权力越来越大。可见,宋美龄搞政治、搞外交的心不死,或者只有在政治环绕中,她才能找到最完美的存在感吧。闲暇的时候,她再度拿起了画笔开始作画,尤其是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她便用画画来打发漫漫长夜。

蒋介石步入老年之后,他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下降。年,他先是接受了一次前列腺手术,随后又出了车祸,身体彻底垮掉了。由于之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过程中长期使用抗生素,以至于普通药物对他起不了什么作用,各种并发症也随之而来。

年1月,蒋介石在睡梦中突发心肌缺氧,虽然经过抢救捡回了半条命,但大家其实都明白,他命不久矣了。果然,就在三个月之后,蒋介石去世了。

对于蒋介石的死,宋美龄虽悲痛欲绝,但也无力回天。失去了蒋介石,她便失去了自己在台湾最大的靠山,或者说,她在台湾已无眷恋,回忆这一生,虽然感受过权势熏天,体会过富可敌国,但最后,没有什么能替她留住爱人的生命。

同年9月,宋美龄以身体状况欠佳为由,离开台湾回到美国,隐居在分别位于纽约长岛和曼哈顿区的两处公寓内,深居简出,安心养病。然而,刻骨的孤独让她疯狂地想念起陪伴她走过风雨五十载的丈夫蒋介石。次年4月,为纪念蒋介石逝世一周年,她专程返回台湾。

黑纱黑裙之下,是宋美龄已经衰败的容颜,她表情肃穆,站在亡夫墓前,久久不肯离去。

在台湾住了四个月后,由于皮肤过敏,宋美龄返回美国,此后的十一年间,她再未踏上台湾的土地。年,二姐宋庆龄病危,多次表示非常想见见小妹,中国政府也出面邀请宋美龄回国与二姐相见。然而,宋美龄未给任何理由,只是淡淡地回绝了。宋庆龄不甘心,又托人辗转给宋美龄送去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可是由于政治原因,那封信和送信的人竟被关押在台湾六年。

宋庆龄带着永远的遗憾告别了人世,而宋美龄也因此背上了亲情淡漠的骂名。没有人知道她为何如此决绝地对待二姐,可是,事情不能一概而论。

年,蒋经国去世。此时的宋美龄已经九十一岁高龄了,但仍旧精神矍铄,她坐着轮椅进入了蒋经国的灵堂,满面哀容。这个儿子虽然与她并无血缘关系,但毕竟是蒋介石的亲生儿子,且多年来一直尊她为母亲。而今,儿子去了,做母亲的怎能不感到伤心呢?

蒋经国死后不久,蒋纬国在台湾失势,当年赫然雄立的蒋介石铜像被砸毁,宋美龄内心绞痛,深深地感到,台湾已经不是她能待的地方了。

年9月,宋美龄在蒋纬国夫妇以及侄女孔令伟的陪同下抵达台北松山军用机场,在这里等待她的,是一架专门为她将头等舱改成卧铺的飞机。没有了总统府相送的官方待遇,没有了政要的礼遇送别,宋美龄的心里说不出来的难受。台湾报纸也比喻说,宋美龄这一别,带走了蒋家王朝的最后一片云。

跨越三个世纪,宋美龄依然顽强地活着,直到年去世。整整一百零六个春秋,宋美龄缔造了不朽的生命传奇。

而关于她和蒋介石的婚姻,从二十世纪到如今,依然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这段藏匿于浓厚政治背景之下的婚姻,究竟是不是如传闻所说的那样,只是一场交易呢?相信体会过宋美龄一生传奇的人,定然无法再轻下结论。

不管出于交易,还是拥有爱情,他们相携相伴几十载是不争的事实,而许多他们之间的生活照也无一不体现出二人琴瑟和鸣的浓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