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规模和经济结构。
GDP一般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方法进行核算,用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之和;用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之和。
从会计的角度来看,收入意味着对方的支出,从整个宏观经济体系来看,收入和支出必然相等。所以GDP既是总支出也是总收入,只是由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两者是可替代的。
名义GDPvs.实际GDP
名义GDP是指用当期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期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的高低受价格因素影响,名义GDP的增加可能是由于价格上升,也可能是由于数量增加,它衡量的是现期的本币价值,而实际GDP衡量的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来计算两个时期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由于一个社会向人们提供经济上的满足的能力取决于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所以实际GDP是比名义GDP更好的经济福利指标。
二者之间的关系为:实际GDP=名义GDP÷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
指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GDP平减指数=报告期价格计算的当期国内生产总值/基期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平减指数用来衡量在基年和所考察的年度之间的价格变化,它是以涉及经济中所产生的全部产品计算为基础的,所以它是一个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状况的具有广泛基础的价格指数。
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它是一个国民概念,而GDP是一个区域概念。
二者之间的关系为: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面向国外的要素支付。
国民收入核算
指用于衡量GDP和许多相关统计数据的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或者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宏观核算。
国民收入核算一般有三种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是支出法和收入法,我国采用的是生产法和收入法混合计算。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时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指储蓄—投资恒等式,即I=S,从支出法、收入法和生产法所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一致性,可以说明国民经济钟的一个基本平衡关系。总支出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需求,而总收入和总产量代表了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供给,因此,可得出这样一个恒等式:总需求等于总供给。
我们常用到的,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为:GDP=Y=C+I+G+NX,其中C为消费,I为投资,G为政府购买,NX为净出口。
这也解释了为何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它是反映消费品(产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它根据若干种主要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服务费用而编制,用公式表示为: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
这组固定商品是国家统计局在编制CPI时就选择好了,根据居民的消费习惯,选择了八类产品,分别为烟酒食品、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以及其他用品和服务。
PCE平减指数
简称为个人消费支出的隐形价格平减指数,等于名义消费者支出和实际消费者支出的比值。
结语
以上是宏观经济学入门必备的基础知识,了解这些概念才能更好地读懂经济。关于国民经济的走向分析,网上有很不同的声音,有些合理有些看似合理,直接接受别人的答案也许会很轻松,但只有掌握了这些工具本质才能不随波逐流。
我将持续做关于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输出,也许这些理论会有些枯燥,也许还有些头疼,但等你真正掌握了你就会发现经济学的魅力所在。
学数学能使人聪慧,而学经济能使人明理。技多不压身,多学点知识又有什么不好,何况还是免费的?